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在一念上究破,方能永断无明

憨山大师  2014/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一念上究破,方能永断无明

居士鲍中素来信,近来做功夫,少少有了入手处,故问大师,有没有秘密的窍诀,做为捷径?憨山大师与其的书信中这样说的,憨山大师告诫他,求玄求妙,都是妄念,众生不知常住真心。都是因为未断妄想。种种妄想,只是未曾离念造成的,究竟就是此一念无明。所以做功夫,要在一念上究破,方能永断无明,当下顿脱,除此别无玄妙可得。大师这番直言,恰是最究竟的秘密窍诀,可谓将心肝付于此居士了,除此别无捷径。

“承示近来做工夫。于本地渐有入处。欲得秘密一语。以为捷径。原夫此事本来无密不密。但在当人一念上做。即看话头一著。亦是不得已而用之。但要一识破日用现前知觉之心。尽是妄想用事。纵有道理玄妙之知见。尽是识神影子。皆心意识边事。总之不曾了知离心意识一著。故凡举心动念。都落妄想窠臼耳。所以佛云。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此即马鸣所言。一切众生从本以来。未曾离念。是知众生日用种种妄想。究竟只是一妄念耳。然此一念。即是最初起迷之源。从无始至今。但只是此一念。更无第二。即心意识。总属一念上起。

惟今做工夫。能将此一念看破。则一切妄想情虑。当下冰清矣。此所谓离念相者。等虚空界。然因众生。祗见得心中妄念。纷纷纭纭。如此之多。其实不知只是一念。今无奈离念纷纭。故古人教人。提一话头做工夫。究之即话头亦是妄念。以但将此一念话头。堵截杂念。归之于一。若穷究此一念深深觑之。觑来觑去。原无起处。本自无生。若一旦了悟一念无生。则永劫情根。当下顿脱。此名为悟。非是别有玄妙可悟也。

惟今老居士。做工夫提话头著力处。只看此一念著力。深深追究。忽然看见此一念本无生处。若了得一念无生。则从此一切念念皆无生矣。此六祖所谓无住生心也。若求玄妙。便是有住矣。如此直捷处。最为有力。不在多求知见。

此中一字用不著。只是先要将胸中一切妄想知见。一齐放下。放得心中空空地。洒洒落落一丝不留。看他一念起处。便著力追究。如此是为单刀直入。更不容思前算后。种种计较。才有思算。远之远矣。老居士有志此事。试如此下手何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问: 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

达真堪布:如何对治妄念

问: 修法时妄念满天飞应该怎样对治? 达真堪布答:...

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 他说:我放不下...

【推荐】谁能保证临终时不会有人来刺激你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晚年...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就是老实念佛人。 老实念佛不容易啊...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颗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

宁可...也不要...

一、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 因为没有人喜欢聪明...

通过茶去领悟禅的义理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

哪些是修净土之人不去做的范围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修持门中的第七...

人生必须懂得的四个智慧

一、因果法则 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报,有耕耘才...

造恶业不得果报的两种原因

《大乘起信论》说:修习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

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现在很多人学佛,往往流于形式,喜欢聚会、赶法会,自...

杀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

当别人指责自己时如何做到不生气

问: 有人当面用很难听的话指责自己时,如何才能做到...

祖师禅的手眼

出家人有这样一句话,叫久住有缘,久坐有禅,说一个人...

梦参老和尚《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

和尚慈悲,诸位执事慈悲,大众师父慈悲,请坐下。今天...

修行人睡前的四种想

一是要具足正念而睡, 从开始睡觉一直到睡着之前,始...

黄庭坚戒淫发愿文

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