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2020/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王氏去世之时,一个人落寞地在房间里弹钢琴,轻轻吟唱自己所作的歌——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

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

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

这首歌通过许多生活的细节,写出了他对父母的思念,也写出游子茕茕无依的漂泊感。而在父母的心中,即使孩子到了垂暮之年,他们也只是自己的孩子而已。

在世俗的的观念中,许多人误以为出家人是断除一切情感的,却不知“多情乃佛心”,自古佛门多孝子。

唐代的慧斌法师,敬爱年近百岁的父亲,念及父亲在朝为官,无以为报,就在汶水之南,都城通衢大道的路口,凿了一口义井,供养四方过往的行人使用,以此功德来报答父母。

而义井竣工之时,他刻碑为记,人们读到铭文之中“殷忧暮景,见子无期,百年几日,对此常悲”(心中十分担忧父亲垂垂老矣,怕是见子无期;百年几日,只得对此徒增悲伤),心中都感慨不已。

人们常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实为莫大的误会。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这叫作“无后”。可见出家并非我们世间所说的“无后”,相反,更多的出家人尽到了为人子女的责任。

可是,世间哪有舍得孩儿出家的母亲呢?正如洞山良价禅师的母亲所言:“来书坚欲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赖!子有抛娘之意,娘无舍子之心。一自汝住地方,日夜常洒悲泪,苦哉苦哉!”

洞山禅师遂作《辞北堂书》,劝导母亲“相牵沉落,永入轮回,欲报无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载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恩四有,无不报矣。”

如果耽湎片刻的团聚,则轮回升沉,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不如出家修行,度脱生死烦恼,还能与父母在未来之时,佛会相逢。而现在的暂时离别,不是无情抛弃,而是因为修行大事,时不待人!

这番话打动了善良的母亲,母亲在回信中告诉他:“但如目连尊者度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谴有在,切宜体悉。”愿我儿能够像目犍连尊者救母一样,能够度化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否则,则辜负母亲,阴德有亏!母亲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出家,将孩子布施给无量无边的众生,诚为伟大之举!

这不禁让人想起日本的一休和尚,他的母亲在临终前给他写了一封信:“我即将度完此生,复归寂灭。我希望你好好用功,明悟佛法。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我是进了地狱,还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是个大丈夫,就应该去普度众生。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却无一字可说,何以如此?你应知道。假如你不知道却想知道的话,那就避免去做无益的妄想。”

《禅林象器笺》记载,黄檗希运禅师出家以后就精进修学,很少回家,得道之后,有一次回到福建老家看望母亲,却见母亲出来,问道:“您从那里来?”

“江西!”

母亲带着哀婉的语气说:“我家亦有一子,在江西,多年不归。”

原来自己乡音已改,面容也苍老了,可惜母亲年暮,记忆衰弱,并没有认出孩儿,黄檗禅师便请求借宿一晚,母亲亲自为他洗脚,以作供养,可是黄檗禅师足心有一颗大痣,母亲还是没有想起自己的孩儿。

黄檗借宿一晚便离去,走了三里,见到邻人,感慨道:“吾母不识山僧,但母子一见,足矣!”后来邻人怜悯母亲,告诉了她,那位僧人就是您的儿子啊!母亲又惊又喜,连忙追出去,可是黄檗已经走远,她越跑越急,赶到福清渡,竟跌入了河里而命终。

黄檗在船上看到这一幕,悲从中来,秉炬为母说法火化。法语云:“一子出家,九族登天,若不生天,诸佛妄言。”此时,乡人都看见火焰之中,他的母亲转为男子身,乘大光明,上生夜摩天宫。后来福清渡就改名为大义渡。

故知僧家看似决绝,却最是深情!

也有人说,出家是忤逆父母,是为不孝,可是儒家的《孝经》亦有云:“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曾子问孔夫子,是不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呢?子曰:这是什么话呢!不义之事,子不可以不争,如果一味顺从,又怎么能是孝顺呢?不因循父母因为烦恼驱使的言行,进而帮助父母认识烦恼,断除烦恼,真正让父母得到今生后世的利益与安乐,则是正信弟子的责任。

莲池大师《七笔勾》有云:“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之恩,无以为报,真正的孝子贤孙,又怎么会满足于世俗功业,五色金章,光耀门楣,何不深究真空,帮助父母得离尘垢,究竟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若能心自在,虽住生死界,实同出生死

很少人能够在面对生离死别时若无其事,以我自己来说,...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

真正的大孝报恩

子女对父母的情,经常是薄如纸张,他们有需要时,认为...

释永信:僧人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导语 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

蔡礼旭老师:孝心从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开始

对父母的孝心,从《弟子规》第一句开始做,父母呼,应...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问: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慧律法师答: 出家还是...

40岁还未结婚,如何面对长辈的不理解

问: 我已经四十岁了,最近几年努力修行佛法,常常参...

大悲咒修法简规

一、祈请 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上香后三拜) 二、忏悔 往...

真的爱自己,就千万不要造恶业

不管你是否承认因果,它的存在都真实不虚,大家万万不...

做财富真正的主人

这是一个以商业为主流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财富...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有什么含义

问: 请您为我们开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句话的含义...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闹鬼

问: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闹鬼。 方海权...

有人骂你,你听不见,他自己就拿回去了

我们经常为什么习定?我们经常练习打坐?就是忍。外相...

狗身上长满了螨虫,如何避免杀生

问: 我是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也是一名佛教徒,...

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采访极乐寺静波大和尚

您对南华禅寺举办禅悦行夏令营活动是怎么看待的? 我...

魔化比丘死后投生何处

《佛说法灭尽经》: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

三界无安是火宅

我们以前有个例子说得非常好,千里来书为栋墙,让他三...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第一班车

凡夫众生在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定位是什么呢?我们的定位...

大安法师:明了因果和轮回的真理就能改命

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能够救人?下面提出五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