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三种涅槃的差别

净界法师  2014/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三种涅槃的差别

我们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响到你涅槃的浅深大小。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第二个功德,好,我们把它念一遍:

涅槃,梵语,此云寂灭、无生。谓由断除烦恼,尽除生死,所显清净无染,不生不灭之境界,于中具足无量无边微妙功德,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寂静无为之法乐,名为涅槃,亦名断德。

涅槃它是一个印度话,翻成中文有两个意思,第一个,从它的因地的作用来说,叫寂灭。因为他消除了心中的烦恼,他没有这种烦恼的躁动相叫寂灭,第二个,从果地的受用叫做无生,因为他已经不再招感三界的生死,那个生命的力量,十二因缘那个生的力量被破坏了。

所以他因地断除烦恼,在果地他了脱生死,所以他有一种清净无染,不生不灭的境界。他有什么好处呢,他是恒常受用,这种寂静安稳的快乐叫做涅槃。所以你一个修行人,你开始在观照内心,调伏内心的时候,你的生命会有两个东西出现:

第一个,你的智慧,慢慢的取代你的感情,你不再用感觉来引导你了,你会用智慧来引导你。

第二个,你的身心会比较安稳,寂静、安稳,就是这个菩提涅槃的,这两个功德慢慢生起了。

我们来看看涅槃有三个差别,我们把它念一遍,这三种涅槃。

一、有余依涅槃,子缚已断,果缚犹在。二、无余依涅槃,子果俱亡,灰身泯智。二乘圣人。三、无住处涅槃,般若大悲,万德庄严,佛、菩萨。

好,这个涅槃有三个,前面两个是小乘的涅槃,我们先看有余依涅槃,我们先解释有余依,这个依,这个依止就是所谓的色身。阿罗汉有两种,一种是他成就阿罗汉果以后,他的色身还在,也就是说,他的心已经成就了我空的菩提,他的智慧已经成就了,他的这种我执也被破坏了,但是他的生命还没有结束,他过去生的业力还在,这个叫子缚已断,子缚,就是指他的因地的烦恼被破坏了,但是果缚犹在,他这个业报身还在。

那么这种会有一些微细的问题,比方说他去托钵,天气热他可能会中暑,比方说他吃坏的东西,他拉肚子,当然他内心没有痛苦的感受,因为他内心,已经有这种菩提的智慧来摄受他,所以他对那种感受的那种取着已经破坏了。但是虽然没有感受,但是他有那个相状出现,他也会示现很多的病痛出来,他该生病还生病,但是他不起烦恼,这个就是所谓的有余依涅槃。

第二个,子缚跟果缚都消失了,灰身泯智了,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的那一天开始,我们看《阿含经》,阿罗汉的心,只有一个就是赶快趋向涅槃城,他对这个色身是极度的厌恶,所以等到他生命结束,但是佛陀规定不能自杀,所以阿罗汉只好等时间,他真的等得受不了了,他就入灭尽定休息一下,然后灭尽定时间到了,他又出来托钵,托完钵吃饭就打坐。

等到时间结束的时候,阿罗汉起大欢喜,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他讲完四句偈以后,用三昧真火把身体烧掉,然后就进入偏空涅槃,就完全休息了,叫灰身泯智。灰身,就是他的三昧火把身体烧掉了,泯智,就是他的我空的智慧,把他所有的内心的分别给停下来。所以二乘的圣人,他一旦入了涅槃,他就跟众生完全没有接触了,没有接触了,就一滩死水了,只能够自受用。

我们看第三个,大乘的无住处涅槃,这个无住呢,包括不住生死,他也不住涅槃。他那个涅槃当中,有般若的大悲跟万德庄严,大乘的涅槃,它有两个不同:

第一个,他在入了涅槃以后,有身心世界,就是他有生命的现象。第一个他有身,他一定有一个法身,这个法身,他也就会有应化身跟报身,三身都具足;第二个,他有一个依报的国土,他一定有身土的;第三个,他有一个大悲心来摄受众生。

所以这个大乘的涅槃,它是有自受用的万德庄严,跟他受用的般若大悲,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涅槃。菩提智慧不能分享,佛陀的空假中三观,不能把他的智慧送给我们,不可以。佛陀只能够用语言文字,来引导我们,但是佛陀的涅槃我们是可以分享的,尤其大乘的涅槃。

佛陀的涅槃,对我们的摄受分享有两个差别,第一个就是现世的摄受,就是你念地藏王菩萨,念观世音菩萨,你会得到十方诸佛本愿功德的摄受。虽然佛陀入涅槃了,虽然我们看不到佛陀了,他已经没有生死轮回的相状,但是佛陀那个涅槃的力量,是存在法界的,我们透过忆念他的圣号,我们可以跟他感应道交。

比方说在台湾过去,有一个母亲带了两个女儿,她从三义就从中部的地方,到台北去办事情,办完事情晚上回家的时候,车开在高速公路,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间这个母亲,看到这个高速公路的灯光全部暗掉了,然后听到一个很凄惨的女众的哭声,她就知道这个是冤亲债主,她赶紧念阿弥陀佛,女儿先念,女儿念了以后,她妈妈也跟着念。结果三个人念佛的时候,念一段时间以后,又重新看到灯光了,那个凄惨的哭声也消失掉,然后就回家了,很安全的到家了。

但是她回家以后,第二天早上打开报纸,她发现就在她同一个地方,发生了车祸死了三个人,但她们三个逃过了一劫,现在我们要知道说,她们当初本来是要牺牲掉的,这是业力嘛,是什么力量让他们逃过这个生死这种痛苦的业力呢,就是他跟弥陀的大般涅槃接触。

佛陀的涅槃,都会有发一些跟众生互动的愿,你只要遵守这个愿力,你就可以跟他产生感应。那当然这种感应,它顶多就是消业障,它不能承受一种菩提的教化,这是第一个现世的摄受。第二个来生的救拔,净土法门,我们到了佛陀的净土去,来生到净土去,得到佛陀的教化,那么从这个当中得到了菩提。

所以菩提不能分享,这个要记住,涅槃可以分享。我们可以受到佛陀的那种寂静的力量,其实我们不要说那种显报,感应有一种显报,很明显的,但是你感应有一种叫做冥报,冥冥当中的感应。诸位你如果说对阿弥陀佛的圣号有一点皈依的心,你每天让佛号在身口意,有在身口意运转的时候,你会发觉,那个佛号那个声音,进入到你的生命的时候,你有一种莫名寂静的力量,跟你没念佛完全不一样,你就知道,你跟弥陀的这个大般涅槃,是搭上线了,感应道交了。

所以你就知道,佛陀的涅槃是可以分享的,它是个广大的功德,广大的能量,真的是可以分享。当然分享的方法很多,你可以观想,但是持名是最简单的,你用音声来搭上这个桥,让你的心跟佛陀的心,产生一个桥梁,就是音声。

所以说你念阿罗汉就没有用,你说南无舍利弗尊者,没有用,南无目犍连尊者,也没有用,因为阿罗汉,他那个门是关起来的,他只有自受用,只要是大乘的佛菩萨,你念他的圣号,你就可以进入到他的涅槃境界,跟他分享,只要是大乘菩萨。但是你分享以后,不表示你就开智慧,因为菩提不能分享,但是你一定会消业障、增福报,有为的善法,有为的福德,可以分享,但是这个菩提,那你就得要从佛法闻思修了,这个没办法取代了。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把菩提跟涅槃说清楚,菩提不能分享,涅槃可以分享,这个是三乘的两大功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问: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大安法师答: 回向和...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

佛陀姨母涅槃记

释迦牟尼佛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住舍卫国的王园精舍...

知见清净得证涅槃

古印度时,有一位比丘,从远处见到满愿子(即富楼那尊...

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

念佛即是涅槃门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

【推荐】印祖谈家庭教育中母亲的重要作用

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真正的敌人仇人就是自己

人都有我执我爱,为了遣除自己的饥渴,为了治疗自身的...

人不能免俗,但要学着脱俗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不是我们可以主宰的。事实上,我...

母义子福多,妻贤夫祸少

五伦当中,每个人都应该尽他的道义、尽他本分,引导护...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萨

这是发生在浙江省岱山县衢山镇法华禅院的一件真实奇事...

念佛经常出现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

佛学常见辞汇(十九画-卅三画)

十九画 【劝门】 劝诫二门之一。见劝诫条。 【劝诫】...

《阿弥陀经》与《维摩诘经》的会通

《净名》《法华》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国,即随其...

诚实的商人

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

溺爱孩子的十种危险

上工治未病。这就是药师法门的精髓!溺爱很危险,在它还...

有了标准,有了参考点,就有痛苦

一个乞丐的故事。在最初的时候,他只是每天坐在纽约地...

别在忙碌中失去自己

这是一首能让很多人感动的歌: 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当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顿然跟佛的境界相同。这个净土法门它很强调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