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宗舜法师  2016/08/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祖师所作,收在<大正藏>里面87册)的这段话,跟《坛经》参看,我们就能明白六祖所说究竟为何。

达摩在《观心论》中说:

“又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香也,薰诸秽恶业,悉令清灭。其正法香,有五种体。一者戒香,所谓诸恶能断,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决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惠香,所谓常于身心,内外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觉照常通,达无明碍。如是五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香,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今时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于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者,希望福报,云何可得?”

“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我们焚烧的香并不是世间的沉檀龙麝这些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无造作即无为,无为法中,真如无为,即涅槃最为殊胜。无为正法之香“薰诸臭秽”,能够熏除这些污垢臭气,“断无明恶业,悉令消灭”,令无明恶业全部消灭。所以讲《六祖坛经》与香事,讲宗门香事核心落脚点是在这里,佛教的香事是讲这个。

所谓的正法香是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这叫戒香。“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就是心安住于大乘,不退转为凡夫或者二乘。心安住不动,这叫心不退转,所以称为定,定香。“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外观察”。常常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内在和外在的一切有为无为之法,了达人无我与法无我,通达两种无我。“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证得人无我即阿罗汉,证得法无我是大菩萨。这样子当然就断除了一切烦恼的束缚,所以就获得了解脱。“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觉察常明,通达无碍”。这个觉察常明,就是指的内心常明不灭的这个觉照之心。观自在菩萨的观自在这个观照,“照见五蕴皆空”的“照”,就是这个觉察常明。常明,表示不是短时。念念相续,不可以间断,就是这个觉察不能断,通达无碍。

“如是五香,名最上香,世间无比”。这五种香是最珍贵的香,世间没有一种香能够比它更贵重。“佛在世时,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宝香,供养十方一切诸佛”。所以佛在世的时候,教弟子烧香就是用智慧之火焚烧一切烦恼,证得五种功德,这就是所谓的焚香,用这样的方法来供养十方如来。如果我们不明白这样的道理,执着于世间有形有相之物,“今时众生愚痴钝根”,愚痴是说他们被烦恼遮蔽,这就是《坛经》里讲的“明镜蒙尘”,心如明镜被灰尘障蔽。那钝根呢,就是不能够接受最上乘法,狐疑不信。有的人能明白一些普通的大乘的常途法门,对于禅法顿悟之道他不能接受,根基过钝。所以达摩乃至六祖一脉相承,讲的内容是一致的。

他说“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于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者,希望福报云何可得”。心外之火,不是内心的智慧,不是智慧之火烧烦恼之心,而是用外在世间之火,烧所谓的沉香、檀香、薰陆香(薰陆也是名贵的香材)这些质碍之香。质碍,物有质碍的作用。我们凡夫能够看到外形,知道他的长短、高低、胖瘦,这叫质碍。这是色法的特点。把色法当成是所谓的香,希望焚香获得福报,这样子去求福如何能够得到呢?心外求法,法不可得;心外求福,福不可得;心外焚香,香也不可得。

整个《坛经》的要旨在三无。无相、无念、无住三无是本经的核心知识,你只要抓住这三无,那么整个《坛经》就能够明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照法师:得定的过程

初禅得定,需经过粗住、细住、欲界定(明镜暗镜)、未...

电脑程序员的十条禅法

程序员是一份特别辛苦的职业,也是一个承受各种压力的...

居士无病,您的妙药还您

有一年寒冬将至,药山惟俨禅师依照常住往例,请寺里的...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太多了

在这个世间上,这些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大...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

治心的方法

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

到底要不要管闲事

一提到信佛、皈依,很多人都只是期望得到佛菩萨的保佑...

十劝世人

一劝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养爹和娘 胜如...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

心灵的影子

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

精进修行的卖花人

佛陀所说一切法,不离因缘因,就是万物生长的源头;缘...

听闻了佛法,你必须去修才有用

我们诸位道友,我们现在要是帮助别人,劝化别人也信,...

信愿具足者,则万修万人去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

星云大师《可怕的神通》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

修心养性二十四要

第一要 [看破世事] 世事若还看不破,身沉苦海怎能出。...

供品、佛像、四大天王的含义

寺庙不是用诚心换利益的市场,而是用诚心求真知的学校...

称佛名号相应为要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

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二〇一...

「娑婆诃」的六种意思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