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只重衣衫不重人

觉醒法师  2014/07/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只重衣衫不重人

唐代高僧三圣继昌禅师是一位有修有证,品行正直的高僧。他以上堂法语富含禅机受到当时禅子的爱戴。前来亲近他的禅子闻风而至,一时门风大盛。如他上堂:“木佛不度火,甘露台前逢达磨。惆怅洛阳人未来,面壁九年空冷坐。金佛不度炉,坐叹劳生走道途。不向华山图上看,岂知潘阆倒骑驴?泥佛不度水,一道灵光照天地。堪羡玄沙老古锥,不要南山要鳖鼻。”这几句上堂法语成了他接引学人的著名法语,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继昌禅师不仅在修证上卓有成就,而且他嫉恶如仇,对世俗中的不正常现象大胆抨击。当时的富家子弟竞相斗富,生活奢侈糜烂。有很多人仅凭一个人衣着打扮来判断人地位高低和贫富贵贱。继昌禅师对此十分看不惯,于是写了一首讽刺诗歌,讽刺那些不重视人的真才实学,而只以衣冠来待人的势力之人。诗云:

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继昌禅师认为有很多世俗之人,只知道从一个人的外表来评判一个人,却从不知道通过人的外表去考察人的内在,继而以人的内在为标准来评判一个人。这种“只重衣衫不重人”的风气形成,真是人世间的颠倒错乱。

与继昌禅师一样有正义感的高僧还有破山明海禅师。破山明海禅师(1597-1666)是明末清初西南最著名的禅师。清代以来几乎整个西南的禅宗丛林都归宗与他。相传破山明海禅师归老于双桂堂之后,天下信徒莫不尊仰其名,四方前来朝拜者日渐增多,但破山禅师却一身破衲,形若乞丐,每天仍坚持在寺中劳作。

一次,成都有位官员因仰慕明海禅师,就前往双桂堂拜谒。他在山门外看见一位衣着破烂的老僧在坐在太阳下面缝补僧衣。他就上前询问破山明海禅师是否在寺内。明海禅师此时年老耳聋,没有听见官员的问话,也没回答他。官员恼羞成怒,指着破山明海禅师就是一番臭骂。这位官员进了寺庙,一问僧人,才知刚才被他骂的那位老僧就是破山明海禅师,他惊惶不已,跪地忏悔。

破山明海禅师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作了一首尖酸刻薄,泼辣之至的《题针》诗给这位官员。诗云:

此针本是铁造成,一头尖来一头浑。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其实,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他们看重的是一个人的人品和学问,而不是外在的衣着。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德高僧,都是全身心专注于自己的道业和事业,而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衣着打扮。如现代著名的印光法师、虚云和尚、弘一大师等高僧,他们住世时的穿着都非常朴素,往往一件长衫穿数十年不肯换新的。如果我们仅凭衣着来看待他们,很多人都有可能错过亲近高僧的机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福报与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烦恼

问: 弟子觉得自己福报与相貌都很差,与人交往时常感...

为人相好从忍辱来,为人大富从布施来

再来,一个人长寿,不会生病,强壮,持戒,所以各位持...

相貌丑陋庄严的前因后果

一个人长相很丑陋,来自于什么原因?来自于他瞋恨,有...

妄想就像工画师,画你来生的相貌

我们上一堂课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为什么我们会...

令外貌庄严美丽的好方法

1、心念的力量 一个人的外貌与他的内心思想密不可分。...

生命只是一团泥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让我们做一个品质如水的人

读国学经典,发现古人喜欢把一些枯涩难懂的道理以水作...

以貌取人,人间的通病

宋朝的江西从悦禅师参访云盖守智禅师的时候,对谈不到...

小男孩的愿望

某个小乡村里,有位妇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十分可爱的...

精彩的人生需要勇气和承受力

有个富二代的男孩儿,从上高中开始,就被父亲送到乡间...

「我执」让我和老公渐行渐远

昨天早上,一纸离婚协议书,把我的婚姻带到了迷茫的境...

世间的一切,无时无刻都在述说无常

吉离舍瞿昙弥嫁给一位富翁,生了个可爱的儿子。但她的...

不忘初心,成佛有余

教界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修学上不去。原因固然很...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

宣化上人:善用六根求无上道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互相帮助,也可以说它...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