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净界法师  2014/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法指标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它的修学内涵,总共有两段,我们先把第一段念一遍,请合掌:

唯识教海,深广无涯,欲达其中妙义,须明宗趣所在。宗趣若明,则提纲挈领,所谓妙理易彰,观行得成。迷执能破,真性可证。否则分别名相,入海算沙,茫茫大海不知所归。所谓依文解义,有教无观,难得佛法真实利益矣。

那么唯识学,当然它主要是讲众生轮回的问题。那么众生的轮回的问题,本来就很复杂。每一个人有个人的业力,每一个人各有各打的妄想,所以也就让唯识学变得很复杂。诸位,不是唯识学很复杂,因为它要诠释众生的轮回,众生本来问题就很复杂,所以佛陀不得不讲得很广。所以唯识学的这个教法,是体系非常庞大,深广无涯。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我们的生命,不得已把一念心性,本来是一个心,开展出八个心识的活动,他是不得已的。因为不这样开展,你不知道你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这个八个识的每一个功能,已经够复杂了,然后八个识再相互的作用就更复杂了。前五识刺激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再去刺激第七意识,然后第七意识再执着第八识,弄得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层层相扣,就形成轮回的力量。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它的宗趣所在?宗就是讲它因地的修行,你要从哪里下手,就八个识,到底先改变哪一个,它的关键点在哪里?第一个它的因地,第二个趣,趣向,它的目标是什么?你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在研究唯识学要知道两个重点:第一个因地从哪里下手?第二个结果从哪里判断?

我简单的给大家透个消息,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用第六意识改变第七意识。

所以从唯识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成败,不是说你一天拜一百拜、他一天拜两百拜,所以你往生的希望就输给他,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是事修而已。成败在第七意识,你对三界的执着比他淡,你往生的希望就比他高,他完全用第七意识。唯识学的成败得失,它的判断标准,完全看第七意识——恒审思量。因为它是轮回的根本,它没有改变,从唯识的角度,你就没有改变了,你一天拜一千拜,拜了三十年,但是三十年前的你,跟现在的你的思想完全没有改变,你过去贪什么,你现在还贪什么,从唯识的角度,你没有改变,你完全没有改变,你只是增加善业如此而已。

从轮回的角度,你没有好好掌握轮回的开关,你做的都是枝末的问题。往生与否跟这个佛号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你这个唯识学首先要知道说,你的判断标准在哪里?你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我三年后有进步,我三年前看到一个事情,高兴的时候会很高兴,痛苦的时候很痛苦,三年后感觉上淡薄很多了,恭喜你了,你的生死业力轻薄了!因为关闭轮回的开关,你已经开始启动了。

所以唯识学判断轮回,完全从第七意识判断。但是第七意识,它没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因为它没有名言,它没有思考能力,所以它没有能力改造自己。所以下手从第六意识下手,用第六意识去学习经论,如理思惟,用道理跟第七意识沟通,用道理来化解第七意识的执取。所以整个唯识学的宗,就是第六意识的止观,它的趣,就是破坏第七意识的执取。这个你最好先了解一下,那么你宗趣的因果清楚了,你整个唯识的教法的纲领就掌握了。所以你就能够从当中,能够修观,能够破执,乃至于慢慢的把心带回家,悟入我们的真实本性。否则你只是分别唯识的复杂的名相,结果入海算沙,向外攀缘,不知道它的会归处,那么这样子就很难得到唯识的利益了。所以我们先把它的这个宗趣先掌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一心三观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

生命的「仓库」---第八识

第八识等于是我们的一个仓库。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

如来藏与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

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得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

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

顺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人生是一支无情的箭

人生没有退路,因为呼啸的岁月挟裹着我们一路向前。...

如来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有人问道:师父,要怎样才能见到佛身呢?想要见到佛身...

持戒保了自己一命

有一个村子里面的一个小混混,加入了当地的一个黑社会...

感化的教育

有一位安养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对人...

华严大士赞叹净土法门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

爱孩子就让他少看电视

英国心理学协会的合作人阿里克希格曼博士23日建议,...

内心被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

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

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问: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萨圣像比较多。有东林寺请来...

积累功德福报的十件善事

一、戒杀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