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益西彭措堪布  2014/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由于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大量传播渲染,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得它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其他的人生目标。在这个时代,拥有财富的多少成了一个人一生奋斗的成就标志,许多人的一生只是为追求财富、享受妙欲而活,所思所行都由此而发,这样就把宽广的人生死死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之上。

由于这种风气在整个社会流播,在这股物欲横流拜金至上的浪潮中.人们往往不加深入思考便全盘接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

人们普遍认为享受物欲就是快乐,这是没有经过深入观察思索的错误观点。

享受外物的快乐感只能存留短暂时刻,接下来的却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在一次次享受外物之后,内心仍然深感不踏实,空虚感将整个身心笼罩,无形之中又开始感到生活的压抑苦闷和无可奈何,面对这个处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片丰盛的物质海洋,现代人的内心往往如同独处孤岛般寂寞。

《佛子行》云:「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这也是现代人追求物质享受的内心写照。在一次次享用妙欲之后,被不断刺激增长,带给人们的只有疲惫和劳碌,人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安宁和舒适。这说明想依靠占有和享用外物来获得内心的安乐是不可靠的,金钱和外物的占有并不是人生意义的标尺。不然,那些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应该成为世上最快乐的人了,事实是如此吗?这些富豪的烦恼痛苦一件也没有减少,他们的内心未必比一贫如洗的乞丐来得快乐。可见想依靠外界物质的占有来达到人生的幸福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龙树菩萨说:「世间一切乐,唯苦被变坏,及为分别故,彼乐非真乐。」人们拼命追求财富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各种感官上的舒适刺激,再加上超过他人成为人上人的虚荣心的满足。为了得到这些快乐,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这些欲望的生起,以及欲望满足后的快乐感,都是由自身的分别念生起的,这些分别念的念头如同海中的泡沫一样,即生即灭,没有丝毫实质,正如世上没有不破的泡沫,世上也没有不会消失的欲乐。因此,人们占有外物的快乐感会转瞬即逝,转而被失望和遗憾所代替,也就不足为奇了。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告诉我们:「彼困千万分,便足成佛道,欲者较菩萨,苦多无菩提。」世人追求财富可谓用心良苦,大部分人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智。为了赚钱,大半辈子都没有停歇,而且不敢有半点松懈怠慢

论中又说:「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表面上看,当今世界的物质丰盛,五光十色应有尽有,但是各人为此付出的辛酸痛苦,却远远大于其中享受到的快乐。世人都愿意表述、愿意炫耀享受欲乐快乐的一面,却不愿剖析其中包含的苦楚。好比拖着沉重物品的牛马,为了身旁的数口青草,不惜忍受主人的鞭打,对于疲惫不堪的牛马来说,这样的鞭打势必痛彻心肝,甚至丧命,这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人们在尘世中奔劳的写照,那些财物和感官享受不会白白得到,需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抵挡不住外境层出不穷的欲乐诱惑,为了得到这些欲乐,人们给自己套上枷锁,

在这个时代,即使是未成年人也知道物质享受,甚至有的少年儿童小小年纪也知道在吃穿上互相攀比,一问他们长大了要干什么?有的回答要做企业公司的大老板,或者歌舞影视明星,既有丰裕的物质享受又有人们的崇拜尊敬。对于青壮年人士来说,物质世界就是生活的战场,每天的心思和精力都投放在如何挣取更多的金钱,以获取更好的物质享受,人生最宝贵的光阴都交付给了内心的贪欲。即使是一些老年人,对于物质享受仍然是贪恋不舍,衣食住行各样要讲究用好的,贪欲并没有随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而减退。

舆论宣传往往喜欢呼应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成功的事件总是渲染得多一些,而失败亏损的事例则讲得少一些,作为人自身来讲,也是荣耀的时候说得多,而失意的事情则不愿多谈,久而久之,让人们感到富裕是一件可以持久的事物。人们往往满足拥有财富时所带来的快乐,期盼富贵永久,不但自己要一生拥有,而且要传予子孙后代,可惜的是世间的事物都是以无常为本性,世上哪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今时人们往往只看到由财势所带来的风光,迷恋阔绰、气派和场面上的呼风唤雨,却难以醒悟财富的无常。财富本来幻化无常,有什么必要把毕生精力用在经营这些身外之物上呢?这和儿童迷恋追逐肥皂泡一样可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文章列表

人要自己行走才会真正成长

朋友老丁送儿子去省城上大学,按理说要第二天才能回来...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

《善生经》对幸福人生的启示

家庭有四种伦理,一种是父母与子女的伦理,一种是夫妻...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

人生不需要与别人竞争

一个孩子从小长大,父母会很用心照顾他的健康、培养好...

人生三十年

在警卫森严、阴风凄凄的阎王殿上,阎罗王威武地高坐在...

幸运和不幸,都曾光顾过你

大卫的叔父在波士顿,是个商人,要让他在自己店里工作...

为利益而舍道德,人生必将埋下隐患

对大众来说,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一、信仰淡化的原因 今天我们来讲讲修行佛法过程中常...

自己和家人得了重病该怎么办

问题一:自己得了重病怎么办? 问:我是个没父母没妻子...

苦难的源头

鱼篮 捕鱼的人在河中设置只能进、不能出的竹篮,旁边放...

讥呵僧众过失,说僧团是非,将自失善利

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

修行人睡前的四种想

一是要具足正念而睡, 从开始睡觉一直到睡着之前,始...

【推荐】修行要如何去修

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

前世一念之迷与净土失之交臂

生苦我们都忘记了。虽然我们在娘胎里那个苦啊,我们每...

黄庭坚戒淫发愿文

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所有的法门,以无住为本

佛陀依止不生灭心,基本上是心量广大的;我们凡夫依止...

人应该要「住」在哪里

家,能够给我们永远的安住吗?动物中,即使一只小鸟,...

他是如何躲过命里的大难的

安徽商人王志仁,三十岁尚无子。有相士告诉他说十月份...

渔翁得利

六道里面有个阿修罗道,一名叫做非天,有天福而没有天...

弘一大师开示律学要略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