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知器施教的舍利弗尊者

2014/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知器施教的舍利弗尊者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神通第一。尊者度了二位弟子出家,他们依着尊者的教导精进修习,但经过了一段时间,仍不得其门而入,无有证悟。

一日,舍利弗尊者问目犍连尊者:‘您那两位新度的弟子有所证悟了吗?’目犍连尊者回答:‘他们虽然很精进,但还没证悟。’

舍利弗尊者又问:‘您教导他们修什么法门呢?’目犍连尊者回答:‘一个教不净观,一个教数息观,但他们的心仍有住着而无法开悟。’

接着,舍利弗尊者再问:‘他们两位出家前是从事什么行业的呢?’目犍连尊者回答:‘一个是打铁匠,我教导他修不净观;一个是洗衣者,他专修数息观。’

舍利弗尊者听了以后,便指出:‘他们之所以没有证悟,是因为修习的法门不适合根机的缘故。您应该要教铁匠修数息观,因为打铁拉风箱的时候,风箱每一次所排出的气,都是长短固定的节奏,如同呼吸;而洗衣者平时都在清洗脏衣服,修不净观较易成就。’

于是,目犍连尊者便以此方法教导,两位弟子依教奉行,精进用功,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成就罗汉果已,欢喜非常,以感恩心赞叹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说法度众之智慧仅次于佛,乃佛法之大将。由于尊者的智慧力,令我们随顺过去所专门的本业,修习相应的法门而得契悟,了脱生死。能依自己的根机而修习,如鱼得水,很快就能有所成就;若是药不对症,则如鱼掉落到陆地上,虽是大法亦难得证悟。’

‘我过去常在河边洗衣服,总是将肮脏的衣服洗得干净无染,透过修习白骨观,很快就与不净观相应而得解悟。打铁匠拉风箱时,一抽一拉,与安那般那数息观所观之出息、入息,一样是风相长短的固定节奏,所以很容易就与数息法门相应。’

‘众生因为个人过去的薰习,都有各自相应的因缘,尊者是佛法的领航者,能应众生根机而为说法。因此,佛赞叹舍利弗尊者是第二转法-轮者,善能观机逗教,心得自在。因为尊者的大智慧,让我们二人能善知修行的真道。我就像未被调伏的大象,因佛法大将的教导而得调顺,至安稳涅槃之处,故而欢喜踊跃!’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七(四二)》

省思:

佛陀为度不同根机的众生,开示八万四千法门。所谓‘法无高下,应机者妙’,所有法门的目的,都是为了令众生断除烦恼,回复清净。因此,只要能应众生根机的法门,对众生而言,就是最好的法门。

佛云:‘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导,闻之不行,非导过也。’修行,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听闻正法,更进一步要依着真理的教导,落实于身、口、意三业。佛是大医王,善知众生轮回生死之烦恼重病,只要依着佛所开的法药精进修习,必能真正获得佛法的利益,脱生死苦,得解脱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法施为重

菩萨行布施度的时候,是以法施为重,以法布施为最上等...

宣化上人:有这口气在,就要弘扬佛法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暑假班毕业纪念日。光阴过...

知道他心中的愿望,才能够应机说法

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

达真堪布: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问: 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达真堪布答: 有...

众生的三种根器

佛所宣讲的佛法总集为三乘次第:人天乘、声闻乘、菩萨...

我不教他,谁来教他

盘圭禅师是一位广受尊崇的禅宗大师,每逢他主持禅七之...

「亲近恶友」和「恒顺众生」的区别

恒顺众生是一种菩萨行为,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

船子和尚与夹山禅师

这幅图描绘的是禅宗极为有名的公案,说的是唐代夹山善...

吉与凶是由人决定的,福人到处是福地

北周人卢光,素来崇尚佛道,对三宝至诚恳切,极为恭敬...

念佛放光明的道昂法师

念佛放光明 道昂法师,唐朝魏郡人。法师风神清沏,对佛...

平凡工作都在为你积蓄能量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 商人来...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

【推荐】印顺法师《切莫误解佛教》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念佛如果心力不够,还需要加些净观

《莫到老来方修道》,今天我们讲第九行持门的净观门。...

人生的意义何在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

人生有三件大事不能等

人生有三不等,是哪三件大事不能等的呢? 一是贫穷不能...

妙莲老和尚:人最折福之处是什么

就是嫉妒障碍!看人家做好事总是眼红、心里不是滋味,...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

印光大师(1861~1940),陕西郃阳人,从小即跟兄长读...

佛弟子每日三省吾身的诀窍

1、晨起:为如母众生发菩提心愿 每个人都习惯了一日三...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恩威并施

我们当父母的人要恩威并施,恩是爱护孩子,要经营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