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教四众弟子的称呼及含义

2014/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四众弟子的称呼及含义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

比丘是梵语(印度古典语),义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破恶,净命等义。尼是梵语中女声。俗称比丘为‘僧人’。

僧是梵语‘僧伽’之略,义为众,凡三比丘以上和合共处称为众(旧译作四比丘以上)。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规定。其出家者统称为‘沙门’(旧称‘桑门’),义为止息一切恶行。印度其他教派既未传入中国,于是沙门也就成为出家佛教徒的专用名称了。

世俗也称比丘为‘和尚’。和尚是印度的俗语,若用梵文典语则是‘邬波驮那’,义为亲教师,与习俗所称师传相同。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谓讲说经法的师傅。其中比丘,沙门二词多用于文字;僧人,和尚多用于口语。至于彼此称呼,对一般僧人则称某某师,对上层人士称某某法师,对寺院住持称某某和尚。

蒙藏地区称僧人为喇嘛,相当于汉族地区所称和尚,也是师父的意思。俗称比丘尼为‘尼姑’。尼是比丘尼之略,姑是汉语。世俗也称比丘为‘大僧’,而称比丘尼为‘二僧’;或称比丘为‘首堂’,而称比丘尼为‘二堂’。这些称呼都不见于经论,只是流行于民间而已。

在家男众称为‘优婆塞’;在家女众称为‘优婆夷’。优婆塞是梵语,义为清信士,又作近事男,言其亲近奉事三宝。优婆夷义为清信女或近事女。俗称在家佛教徒为‘居士’,这是梵语‘迦罗越’的义译,原指多财富乐的人士,就是居积财货之士,转而为居家修道之士的称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善男子善女人的含义

善男子(梵kula-putra;巴kula-putta;藏rigs-kyi b...

佛教过堂的要点与意义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严格的过堂用餐仪轨,规定了...

宣化上人:「无尽意菩萨」的含义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

为何居士互称师兄,而不称师姐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

「佛」字的含义

无论是念佛、诵经、还是持咒,都先要懂得它的含义。懂...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

五种佛教的莲花

《摄大乘论》释卷十五记载,莲华有香、净、柔软、可爱...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慎言

去年冬天,一个安徽的朋友送给我一只山里的小墨龟。整...

宣化上人:八德是做人的基础

(一)孝:就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

培养第二念的觉悟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

守节而显名

唐朝名相狄仁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年少时,十分英...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

下半场的人生需要做一些减法

天有黑白,月有圆缺,就人的健康和体力精力而言,人生...

传喜法师: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佛教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众:积极的)。佛教是迷...

什么会让你迷失方向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在庙里潜心研究佛经,参禅打坐。十...

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

虚云老和尚上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 农历九月...

依「三法印」来学佛

我们依谁学佛?依三法印来学佛。 若有佛教徒十几年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