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慎言

2012/03/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去年冬天,一个安徽的朋友送给我一只山里的小墨龟。整个冬天,它处于冬眠状态。春天来了,小墨龟慢慢地舒展头尾和四足,我轻轻地称它为:“乖乖”。它似乎听见什么,然而缩藏其头尾四足於甲壳,好似众生收摄眼、耳等六根而不为外界六尘所危害,以警戒修行者应自行摄心,除净妄想,不令魔障等所侵。

看着可爱小墨龟的神态,想起一位法师说过的一则典故:过去世时,於阿练若池水边有二雁与一龟为友。后池水干涸,二雁互相议言:“今此池水已干涸,大家皆不能於此住,而龟亦必须迁移,或可请龟衔一木,我等各衔一头,将龟载至大水池处。最重要的事,请龟於衔木时,绝不可开口说话”。於是,二雁带着龟凌空而去。经过一聚落,无数小孩见此情形,大声发言:“二雁衔龟去了。”龟听后,生嗔道:“干你何事?”龟一开口遂从空中坠地而亡。龟以不慎言而遭遇横祸,此喻警戒慎言之要。而凡夫愚顽,常以不慎言而遭口舌之祸。

默默地看着小墨龟,想起人的脸孔上,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却只有一张嘴巴,这奇妙的组合,蕴涵着很深的意义。一张嘴巴,如果不节制管理,一生危害自己,伤害别人。众生若能自行摄心,戒祛三毒,而更能自觉,或许自己的人生观将有所变异。

佛经为四众防非止恶提供了大量有关慎言的座右铭。《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说:“护口未曾犯失,不可之言不加人物,语常如法,非义不出。”如法是合于事理的意思。在《优婆夷净行经》上告诫佛门弟子道:“舍无义语,位于义语。”无义语是悖理无益的话。因为佛教认为“无义语”是一种恶习和罪过。而《虚空藏经》对此作了更为具体的诠释:“不作此语会他起嗔,不作此语令他起恼,不作此语令他无智,不作此语令他无益,不作此语令他无明。”无明是指愚痴,愚昧。《海意经》也指出:“无衰弱语,无粗犷语,无炽然语,无不实语,无贪顺卑下语,无下劣语,无覆藏语,无嗔害语,无动乱语,无戏剧语,无对面斗诤语。”衰弱语是委靡不振的话,粗犷语属粗野的言谈,炽然语指激烈的言辞,戏剧语为嬉戏轻浮的谈吐。《虚空藏经》的格言是针对人际关系说的,《海意经》的格言则侧重于个人修养。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付诸修持呢?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教导我们须“善知时节,随顺而说。”知时节犹合时宜,当说则说,不当说不说,不要贸然轻率开口。《优婆塞戒经·自利利他品》中有“十六说”为慎言修持提供了恪守规范:“凡有所说,具十六事:一者时说,二至心说,三次第说,四和合说,五随义说,六喜乐说,七随意说,八不轻众说,九不呵众说,十如法说,十一自他利说,十二不散乱说,十三合义说,十四真正说,十五说己不生骄慢,十六说己不求世报。”时说亦即知时节,次第说是说话有条不紊,和合说是综合概括地说。“这十六说无一不与心灵修养和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如随意说,则要求不作无义语,有则言有,无则言无。这也即是《自在王菩萨经》卷下指出的“深心净故,口业皆净。”深心指内心,心灵深处。这里告诫我们“言为心声”,先求心净而后才能做到言净,如心浊则言必浊。无论如何巧饰,一个人的言语总要反映出其内心的思想感情,反映出其品德操守。因此言语修养的根本还在于内心修养。这是说品德修养决定言语表达,须知言语表达又将反作用于品德修养,请认真诵读一下《佛遗教经》:“种种戏论,其心则乱……当急舍离乱心戏论。”随心所欲,不辨是非或自相矛盾的言论,乱言乱语,信口开河,能使人内心嚣动不安。慎言的实质是一种精神修养,君不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九中的开示:“若离虚诳语,得圣自在智;常乐谛实言,灭虚妄众苦。”圣自在智是超脱无碍的智慧。谛即真、实。所以慎言离不开修行。《续高僧传》卷七《无名传》指出:“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能够修行而去说,才是正道,不能修行有什么可说?如果说的不能行,不能称为智者。佛教徒将微妙的真理视同真金,而巧舌如簧,花言巧语如同瓦砾一样卑微。所以历来高僧大德将慎言看作持戒之要务。

嘴巴,可以是吐放剧毒的蝎子,令人生畏远避,也可以象柔软香洁的花苑,散发清和喜悦,为人间邀来翩翩的彩蝶。留一张口,说赞美的言辞赞美天地,赞美所有的人……。赞美,象雨后的彩虹,黑夜的荧火,虽然是惊鸿一瞥,却是久久的激荡回味!《吉祥经》就说:“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为我们的嘴巴洒几滴馨香的甘露吧,让我们的言行种几棵芬芳的树吧!让它行列井然,终日咏呗乐,生活在美妙的欢乐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赞美的作用非常大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世俗生活和修行佛法都会...

好好说话就是一种修行

如果有愿力,受苦就有意义,苦就不再是苦,而是生命的...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

如何才能不与人计较

问: 如何才能不与人计较? 证严法师答: 真正自爱的...

星云大师:善德之语

动 乱的产生,以语言为先锋,人惹祸害,也以语言最为...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

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更圆融

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

多次拒绝皇帝封赏而被流放的禅师

芙蓉道楷禅师是山东沂水人,参投子义青禅师得悟心法后...

种种的罪殃皆由造作此十恶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为比丘们开示...

平常心是道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

蛇头与蛇尾

从前有一条蛇,有一天,蛇头与蛇尾巴吵了起来,抢着要...

摄诸根得离苦

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用其心

诸位菩萨慈悲,诸位道友慈悲。凡是发心的到了这个法会...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

一句弥陀就能成佛,为何还要讲法四十九年

问: 法师,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

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

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

盲目迷信不是修行

王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 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

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陈永寿问结局。菩萨示偈曰: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

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附庸

林青好像总是在忙。 上学时,忙着学习,忙着考好学校...

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这种说法对吗

问: 有时候想看其他法师的东西,可不敢看,因为怕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