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宣化上人:「无尽意菩萨」的含义

宣化上人  2011/09/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有一位无尽意菩萨,什么叫无尽意?总起来有三种的无尽。

第一是:“世界无边尘绕绕”,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不要以为这世界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得见,耳朵所听得到的,这就是世界的一种边界。不是的,这世界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无尽无穷的,所以叫“世界无边尘绕绕”。什么叫绕绕?绕,就是绕乱;绕乱就是不定的意思,不定也就是动的意思。尘就是不清净,世界上有很多微尘,试看太阳一出来,在阳光反射的光线上、可以看到无法计数的微尘,在空中上上下下,飘摇动荡,忽高忽低的。这些微尘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世界上这么多尘土从那儿来呢?溯本穷源,追究这微尘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切尘是从每一个众生心里所生出来的。为什么?因为众生心里妄想太多了。妄想就好像尘一样,绕绕不安、恒常变动的样子。试看,我们所能察觉的妄想已是多得不知其数,所察觉不到的更不知有多少?有数不过来那么多!在楞严经上有讲:在一念中就有九十个刹那。刹那,是一段非常短的时间,而一刹那之中就有九百个生灭,所以“世界无边尘绕绕”。

这世界是怎样有的?是因为我们众生依真起妄。一念的妄想,而变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继而成立。这也叫“世界无边尘绕绕”。

第二是:“众生无尽业茫茫”。世界是无边的,就因为有世界,所以也就生出众生来。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很多种的因缘和合而生。大概来讲有四种: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怎么会有胎生呢?胎因情有。胎生是因为有这种爱情,因而有了新生命。卵因想生,是由想而成的。湿生是依湿而生,在那个有湿气的地方也就生出来了。化生即变化而生,是自然能变化而生的生命,不靠父母之缘而生。再详细的讲有十二类的众生,其余八种: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有这么多的众生,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众生是从佛性那儿来的,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虽然所有的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不是说众生就是佛了,不是说不修行就成佛。必定要用功去修行、参禅、学佛法……这样才能返本还原而成佛。不是说众生现在就是佛,不用修行了,这简直是一种邪知邪见!而是必定要修行、学佛法、依教奉行,才能成佛。因之,说众生是从佛性出来的。

第三是:“爱河无底浪滔滔”。“爱河”,是指男女的爱;不单人类讲爱,就是异类、畜生也执迷不悟地执著这个“爱”,尤其畜生更不明理,所以其淫欲心非常重。它们时时刻刻都想行淫欲。若能清心寡欲,自净其心,割爱断欲了,就离成佛不远了。这“爱河”是没有底的,越陷越深,越深越向下沉,是没有“底”的。“浪滔滔”,这种波浪滔滔是连绵不断的,就像水波浪。为什么海水上会有波浪呢?就因为众生心里有波浪。众生心里有波浪,就因为爱河有波浪,这个“爱”你想扯也扯不断!用再利的刀想把情爱斩断,还是不容易的。但你若真正有了智慧,对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所谓:“慧剑斩情丝”。没有智慧的人,就掉在爱河里,越掉越深,掉到什么地方呢?根本就没有个底。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总而言之,没有完了的时候,是故名为无尽意。

因为这三种意思,所以无尽意菩萨,欲把这无量世界,变成极乐世界。欲将无尽的众生,都教化成佛。又把这无底的爱河,统统填上。所以无尽意菩萨,名为无尽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地藏菩萨名号的含义

地藏:梵语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

心律法师:戴佛珠的含义

也许,有的朋友认为,现在谁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含义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

「佛」字的含义

无论是念佛、诵经、还是持咒,都先要懂得它的含义。懂...

善男子善女人的含义

善男子(梵kula-putra;巴kula-putta;藏rigs-kyi b...

「佛」字的三种涵义

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

十供养的含义

一、香供养 香能通气养神,传达境界。燃香时,香自灭而...

朝暮课诵的意义

课诵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即指定时诵经、持...

宣化上人:自性财产

现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很不好的时候,你到每一个地方,...

宣化上人:结恶习重

什么叫「结恶习重」?结,就是聚集连结在一起。前生的...

宣化上人:来去自由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

宣化上人:淫欲火灭邪心除

天天至诚恳切念《大悲咒》,久而久之,淫欲心就消灭了...

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虽然食盐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放个几年不成问题,但是...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

居士在家闭关精进佛七简说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 超凡入圣, 当竭力供养, 至诚顶礼。...

证严法师:弃婴

做人本来就很苦,一出生就遭人遗弃,更是痛苦。 有一...

实际修行过程中间要防止四种病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

佛法的心要

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后,曾自己感叹道:妙哉!妙...

塞住井水的婆罗门

佛陀在世时同游恒河两岸,传扬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

海涛法师《修行叮咛语》

1.闻法时,如果心念不集中,就好比把水倒入密闭的容器...

蕅益大师警训略录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我慢习气,不可求道。未会先会,...

济群法师:欲望的三个表现形式

欲望的表现形式,体现在占有、比较、竞争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