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印光大师  2020/0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

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

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

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如诚法师白话译:

凡是念佛人,只应该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到佛、见到境界的事。因为心如果归一,见到佛、见到境界,都不至于妄生欢喜。导致得少为足,就成为退步怠惰。

就是不见佛、不见境界,也没有一点欠缺。心没有归一,急着想要见佛、见境界。不要说所见的是魔境,即使真的是佛境,因为心中妄生欢喜,就会受到损害(就是生欢喜心而退失怠惰)不能受到利益了。应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务。不要存着见佛、见境界的心。

倘若正在念佛的时候,或者忽然显现出佛像,以及菩萨诸天等像。只要心存正念,不要生取著心,知道所见的境像,是唯心所现。虽然明明历历显现在前,实际上不是具体实质的一个物体,因为心清净的缘故,现出这个景象。如同水如果清净,月影便会显现,丝毫没有奇特。

不生一点夸张欢喜的心,更加专心地认真念佛。能够如此的人,不要说佛境显现有利益,即使是魔境显现也有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黄豆替佛珠,念佛供养两不误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黄豆,每念佛一声,过豆一粒,一...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

一念妄想创造出轮回

显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显示:这六道的果报其实是不真实...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

妄想本来就没有的

为什么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调伏,因为你安住错...

「一门专修」与「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否矛盾

问: 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

修念佛法门有两种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修念佛法门有两种:一者...

法照大师劝念佛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

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第一集 1、世之变乱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众生贪...

【推荐】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没有不痊愈的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宿因厚而现善浓,...

印光大师嘉言录--标应读典籍

●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

【推荐】父母过逝时,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话文】 昨天收到你寄来的讣信,知道你父亲在上个月...

何谓「四大皆空」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

佛门里的财神爷

人们求财富,大都会去拜财神爷。那么,财神爷是何圣何...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

拥有的越多,痛苦就会更多

现代人永远都在想:如果我的物质条件更好一点,房子大...

禅师们的胆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画传

一、父梦憨山,友成儿郎 截流大师(公元16261680年),...

念佛最重要的是临终那一念

在和大家讲正题以前,先讲怎么念佛。 有些人不知道念...

修行人贪著利养是末法的象征

现在有些人说大话特别厉害,口口声声是看破、放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