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弘一大师  2015/0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世事虚幻,人命无常,当护其眼界,劲其神虑,苦其身毋坠宴安鸩毒坑,策其志毋循将就,苟且涂辙,汰奢窒欲,积行存诚,惜福延寿以期于大成。尔诚静坐默思,只此现前一念见闻之性,本非内外方隅,亦非有无情量。云何被此虚妄形质所局,虚妄形质,生必有灭;千般保爱,不能令其不朽。而所作幻业,如影随形,从劫至劫不肯相离!豪杰之上,先须觑空身形非我,不过假借四大所成;心亦无相,不过因于情尘妄见生灭。便顿舍情尘,专心办道,兼律兼教,助显心源;但得悟心,万法何有?万法俱息,万法俱备矣!

出世丈夫以佛机自期,以四弘为券,以六度万行为家常茶饭,以自自利他为目的,发一言不足自利利他,勿言也;举一步作一念不足自利利他,勿举也,勿念也。事苟益身心神法化,必黾勉为之,虽劬劳困苦,勿恤也; 虽有浮名幻利,弗屑也。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而又专求己过,不责人非,步趋先圣先贤,不随时流上下,庶几信心日固,智慧日开,而生死可永脱耳。

世人谈及生死,鲜不悚虑。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眼前活计放不下耳,然放不下者,只不曾彻见生死之苦,以从来为俗为僧皆向顺境中捱过,故畏三界心自然发得不真切。傥以远大慧眼旷观无始轮回,痛念此生果从何来,死后当至何趣,前际茫茫,后际墨墨,饶铁石心肠必为惊怖。然后依正教、开圆解、起圆行,敢保十人有五双到家。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所误,袈裟下失却人身,此予所以俯仰时流,而寤寐永叹也。

具参方志,尤须具参方眼,具参方眼,还须不忘参方志。参方志者不为虚名、图体面,博一知半见。发无上大菩提心,遍学一切法门无厌无圮,参方眼者,末世师匠,邪正难分。今自卓立,不论宗教,但与出生死相应名利不相应;大菩提相应跟前活计不相应者,则为正。反此,则为邪、正则依。邪则舍。具眼不忘参方志者,本求无上菩提。虽邪正分明,不妄生憎爱。善吾师,不善吾资;但随缘触境增长道心智眼而已。此本分中最要紧事,其余丛林粥饭习气,万万不宜沾染,亦不必厌恶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弘一大师文章列表

一口气不来,便向驴胎马腹胡钻乱撞

诸仁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所...

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么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

念观音菩萨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有一个居士来问我,他说:我觉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要靠谁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

地狱有八,名地狱异

地狱有八,名地狱异。 一、等活地狱,谓彼有情,虽遭种...

人类普遍的一种的悲哀

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情态,从早上睁开眼睛离开床铺,到晚...

负面情绪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

梦想是不分老少的

梦想往往被认为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也不尽然。梦想是不...

念佛的利益

《华严经》云: 宁受地狱苦,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修净土的人要能敌得过生死。生死好比是敌人,净土行人...

大安法师:学佛后患病对佛法失去信心,要怎么解决

问: 我有一兄长,在患精神分裂症之前修学过佛法,但...

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一、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按照经典的记载,怀孕期间适...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问: 要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大赢家,该怎么做?现在的生...

认输不是自甘消沉

认输,就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见地正确地...

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

妄念不生,自然健康长寿

离欲上人 古来,我佛度人,无非就是断除妄念。自我披剃...

广钦老和尚传奇一生

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