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如瑞法师  2015/03/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谢谢!

如瑞法师答: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今天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时候,他的弟子就问了他这个问题。孔子怎么回答的?“不知生,焉知死也!”

意思是说,我都不知道你生从哪来,怎么知道你死往哪去呢?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关于对生命真相的探讨,不单单是我们现在的人希望了解,从古到今,只要有了人类,有生、有死,就一直在探讨。

我们如果了解了佛法,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了解佛法,前提你一定要相信因果,所以要皈依三宝。想要做一个佛弟子,首先第一个条件:你接受不接受因果的观念?如果不接受的话,那不能做佛弟子的。就儒家来说,像三纲五常,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等等,讲的是做人的法。在佛法当中有做人的法,也有做天人的法,做菩萨的法等等。包括了不同层次的法。你的目标,志向是什么,佛法都相应地教给你一个法。好,你要做人,就教给你怎么样好好的做人。

同样是做人,佛教里的做人和儒家的做人前半部分是一样的,都教你要做一个好人。但是后半部分就有差别了。儒家告诉我们:按照三纲、五常,《四书》、《五经》这些,好好的来做就行了。但有些人就说:我就不想做好人!你做好人你做去!我不做!

佛法就告诉你,为什么要做好人。因为因果是不虚的。如果你好好的做人,下辈子还能当人。如果你不做人的事,你下辈子不能当人。

实际我们看到的你、我、他,张三、李四,都是生命中的一种现象。七、八十年、一百年后,身体死亡了,这种现象就结束了。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佛教因果的思想告诉你:都是从你前因而来,你又继续创造你的未来。所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

佛,是觉悟的意思。觉悟就是让你明白,没有一个创造人类的救世主。如果有一个救世主创造人类的话,为什么创造好人又创造坏人,专门让坏人来欺负好人?大家想想这个道理。所以佛教说,谁也没有创造谁。佛陀只是说:我觉悟了,我没有创造真理,我只是一个发现了真理的人,我明白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相。

我们说人生的真相,佛就告诉你,原来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所承受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没有谁强加给你。我们这个生命体像一个长河一样,生命的现象在一息不停地向前,这生结束了,下一生又出现,结束以后又再出现、出现…为什么会出现?只要你有思想,就形成思想的意识流,你的语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在不断的创造自我。你自己承受的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你自己来承受的。所以你要问从哪里来,就是这样的。你不断地在造作,不断地在承受。当你真正的没有妄念的时候,不起思想的时候,你说你从哪里来?你自然也不会来受生的。只要你有造作,你就一定得承受你造作所结出的果实。

所以我们今生就会看到一些现象:有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但是第一眼就见他不顺眼;有的人第一眼见他就觉得挺喜欢。有没有这种感觉呀?实际这就是我们过去生中所结的不同缘。

大家来朝拜五台山文殊菩萨,希望能象文殊菩萨一样具足智慧,让我们懂得因果,让我们来了解宇宙和人生。你明白了因果,具足了智慧,就会人事练达,家庭你知道怎么样去和睦,为人处事你知道怎么样去做。文殊菩萨说: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我们这颗心,或者说思想,佛法里说的意识分别的心,是能大、能小、能好、能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遇到善缘,给你开导开导,你可能就会说:我发愿要断除一切恶事,尽做善事!这是不是好的思想呀?但要是经常和不善的人在一起,可能你也会产生坏的思想。你的心量可以大:我愿意帮助一切人;也可以小一点:我只管我一个人。所以心能大、能小、能好、能坏,所以只要善用这颗心,就能够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怎么样改变我们自己呢?随便举个例子吧,假如你同一个办公室,有个人老是和你作对,但是就得在一起工作。他一进来,你不敢骂他,心里“讨厌死了!又来了!…”你想想,当你起不好的心念的时候,你每嗔恨他的时候,是对你有利益呢?还是对你有损害呢?当你对别人发怒的时候,首先是你自己受到了损害!所以佛法说,你能不能转一下呀?你就要想:如果我今生没有什么对不起他,可能我过去生对不起他了,他老给我制造不痛快的缘。我没办法阻止他对我的伤害,但我可以管住我自己,我不接纳他对我的伤害。我给他一个祝愿:希望你别那么恶了,三宝加被你变得善良一点吧,我们结一个好的缘!在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心里充满原谅、包容、喜悦,这个时候是不是对你有利益了?

所以学佛法,就是你把世间的一些东西颠倒一下,翻个个儿,你就是有智慧的人。你翻不转,去恨他!实际首先伤害的是自己。所以慢慢有智慧的话,就能处理好家庭呀、人事呀等等。希望大家来到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都能得到智慧,能够明白:人生活百年,不解于佛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知。

真理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明白真理的话,我们生也糊糊涂涂地生,死还会糊糊涂涂地死。你们希望不希望得到快乐呀?(众答:希望!)你们就得好好地拜文殊菩萨。才能够有妙上的智慧,用妙眼来看这个世间。

你想想,其实只有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地产生快乐。如果希望外界给你的话,它可以给你快乐,也可以给你不快乐,因为一切是无常的。世间上任何都是无常的,都在变的,希望你不要执着,你放下吧!不管你做老板也好,不管你做各种事情也好,缘来了,我们就好好的应。缘去了以后,我们心就静。来者应,去者静,都很好的来做好每个人有智慧的自我。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怀孕时可以念什么经

问: 请问师父,我现在已经怀上第二个孩子三个月了,想...

活着,用生命书写自己的故事

幸福,是一种有节制的满足。满足于你的房子,虽然不大...

没有出离心,修一切善法也跟生死不相应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但...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

为临终昏迷者、聋人助念有用吗

问: 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此...

【推荐】念佛人被人认为孤僻被嘲笑,该怎么办

问: 我是台湾台北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

圣严法师《如何管理好情绪》

问: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它是自然反应,那么佛法...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学佛的人,不要去好奇这个那...

学佛不是为了衡量对方

导语:佛法讲求的是反观自性,如果当成学术来研究或批...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说到人的死亡,其实人天天随时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

怎样除去妄念

问: 怎样除去妄念? 黄念祖老居士答: 欲除妄想,去...

怎样供养功德才大,这些是供养时应注意的

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修的。我们不要认为我力量不够、我...

别浪费生命在没意义的事情上

我们要把握生命的有限性,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

黄念祖老居士:爱情并不神圣

人生三大问题里,有个婚姻问题。外国人往往颂扬爱情,...

李炳南老居士《当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 一、人生逆境多 那...

欲到无求品自高

古语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

菩萨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念佛求往生不应怕死

有些念佛同修,平时也发愿求往生。一旦检查是癌症,便...

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

你心里的按钮在哪里

某位老师说过一个故事:他是一个光头,这在当地是很特...

别有那么多的怨气

我们学佛后,要慢慢地调服自己的心,学会心平气和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