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过程中的三种信心

嘎玛仁波切  2015/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过程中的三种信心

皈依,要以虔诚心为基石,要对上师及佛、法、僧三宝产生完全的信任之心,对佛法阐述的真理毫无怀疑,逐渐加深信解,产生真实无伪的信心、虔净的信心,切莫要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外表信佛,内心却有各种各样的怀疑。

信心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清净信

有些人在见到高僧大德、寺庙、经堂、经书、佛像、清净僧宝等殊胜对境之后,对三宝升起巨大的信心;当听到佛菩萨、历代传承上师、高僧大德的伟大事迹以及上师的慈悲开示后,心灵获得震撼,法喜充满,情不自禁流下热泪。这种依靠外缘产生的信心,是暂时的,很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间的推移,就消失不见了。但这毕竟在阿赖耶识中已经播种下成佛的种子,比没有任何信心要强得多。

第二种:意乐信

当听闻到妙法,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等佛教义理,内心非常欢喜,自然而然由衷地想要闻思修佛法,希求能够获得究竟的解脱大乐。当听闻到罪业的过患,心生忏悔,极力想要断除;当听闻到善业的功德,身心向往趋善,欲求解脱。有些人虽然是为了自己的人天福报和自己脱离轮回而信佛,但是这样的信心,亦能够不断成熟解脱之路。

第三种:胜解信

胜解信不是冲动偶然的信心,也不是自私的信心,而是经过长期地观察、闻思修佛法之后,身心均深深体会到上师三宝的功德与加持力真实不虚,了知佛法是无畏无伪之真理,只有三宝才能救度、护佑自己,这是最究竟的依怙。此时行者对上师三宝充满深深的感恩之情,能够清净虔诚地将自己的一切全部托付给上师三宝。

胜解信强烈、殊胜、清净、理性,是最坚固的正信,是每个佛弟子都要追求的信心。有些人只是偶尔生起皈依之心,对“信心”二字,从未深思过。信心,信心,从心生信,信在己心。如果没有入心,信就没有根基。没有根基,谈何成就?没有信心的皈依,谈何修成正果?如果对三宝一点信心都没有,所谓的皈依只不过是一场形式上的游戏而已。“诸佛根本为信心”、“信心是珍宝,昼夜趋善道。”

一个人具备上等的信心与虔诚心,就会得到上师三宝巨大的加持,随着信心和虔诚心的减弱,加持也会逐渐减弱,一切都源于自心的力量啊!莲师亦告诉我们:“若离疑心所愿成,极具坚信加持生!”“在每个具足虔信的弟子面前,都有一尊莲师。”

如此,我们学习了三种信心,要对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信心,并发愿追随具德上师精勤闻思修佛法,早日能够产生殊胜的胜解信,这对解脱而言是一件重要之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

只要这样做,决定能生极乐世界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发...

成功人士为何还要学佛

问: 一些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好,有体面的工...

学佛的四大因缘,你属于哪一种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轮回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问: 请问师父,净土宗的宗旨是信、愿、行,我相信阿弥...

【推荐】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

达真堪布:如何让父母学佛修行

问: 父母不在身边,怎样让他们学佛修行? 达真堪布答...

不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有惭愧心精进心

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在五浊恶世中还能遇到佛法。...

益西彭措堪布:念佛警策讲记

示念佛切要 明 憨山大师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与大家分...

若是做错了事要怎么忏悔

问: 我们若是做错了事,应怎么忏悔? 答: 迷途知返...

孩子做事马虎怎么办

勉励孩子自我砥砺自我鼓舞很重要 勿畏难,勿轻略。勿...

随顺因缘的求职观

有句话说:「毕业即失业」,就业问题经常是社会新鲜人...

骂独觉得丑相,因愿力而转变

从前在印度有一位大施主,他有很多的财产,并与妻子一...

锵锵三人行之肉食还是素食

吃鱼比吃肉安全吗? 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广美,...

临死时现神通,才知道是地藏菩萨化身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

修净土法门者,应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

【推荐】诵经的窍诀有六步骤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济群法师《放弃我执》

我们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样...

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二?一...

星云大师:交友七法

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