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净界法师  2017/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等的业已经形成增长业了,我们在临终之前应该怎么处理,让这个业沉淀下来呢?你必须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事修;第二个,理观。

(一)如法忏悔——忏除三涂果报

事修,就是如法地忏悔。如法忏悔,如果它只是一个内心的活动,那就责心忏。烦恼一活动就呵责自己,思惟它的过失。就是你这个火还在燃烧,还没有引起森林大火的时候,赶快用呵责的心来把它扑灭。

第二个,作法忏。这个作法忏就是比较中品了,就是找一个人,或者向佛菩萨如法地忏悔,发愿永不再造作。第三个是比较重要的,取相忏。责心忏跟作法忏,它的缺点,只能够忏今生,但是取相忏它有两个好处:它能够通忏过去;第二个,取相忏它能够产生一种非常好的善根,惭愧的善根,就是拜大悲忏或者拜八十八佛。

祖师安立一个忏法,他一定会规划你,引导你。一开始修皈依、发愿、忏悔,最后回向,他会帮你规划得好好的,你只要跟着仪轨走就好了。也就是说祖师他很清楚,知道怎么去断你的相续心,怎么去把你忏悔的善根栽培起来,你只要照这个仪轨做就好。尤其是八十八佛,这个就是作法忏。

(二)生起对治——断绝恶念相续

第二个,就是理观。理观,当然第一个就发愿。一个人要从错误中跳脱出来,你一定有一个理想抱负,对来生一定有一个愿望。如果你觉得来生什么都可以,你就很难去改变你的错误,因为你无所谓。所以,忏悔是面对过去,发愿是用未来来带动现在,所以发愿是很重要的。“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是一种往生的愿、成佛的愿。那么,由愿力开始持戒,当然愿力就是包括戒体,尤其是四根本重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然后修习止观。这个止观,思惟业果,思惟空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透过取相忏,在取相忏当中,把我们第八识所有生死的业,透过忏悔,让它相续的功能全部破坏掉,让它不能得果报。《楞严经》的意思就是一种业力的沉淀。

我们今天有一杯水,你丢了一个泥沙下去,清净的水跟泥沙在一起。你必须做一件事情,不要去搅动它,你必须让它沉淀下来。我们面对阿赖耶识只有一种态度,你千万不要去搅动它,你不要再去激发它,不要再刺激它了。阿赖耶识的业,全部跟生死、跟三界轮回有关系的。我们过去生很难做出一个出世间的功德,很难!你在修习空观的时间、解脱道的时间很少。你就算布施,你都是有所得,都是生死业。所以,阿赖耶识的业,对临终来说,几乎没有一个是有帮助的。但是没关系,你不要去刺激它就好了。

那怎么样不去刺激它呢?就透过忏悔。忏悔有两个意思:消除罪障;第二个,更重要的是长善根。你不断地拜忏以后,你的心态改变了,你遇到恶法,你自然会抗拒它,这个是最重要的!你开始好乐善法,厌恶恶法。一个人拜忏到一段时间,你自然会产生这样的心态。你这种心态产生,你的生死业力就很难在你的心中落脚,因为你善根成就了,就这个意思。当然你必须要有事修跟理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提法本身...

净界法师:把顺逆境当成我们往生的资粮

一个人禅净双修的心态,他对人生跟我们一般人不太一样...

莫因无知而无畏

在《道次第》中,念死和念恶道苦虽然是下士道的修行内...

如何为临终的家人做引导

问: 我妈妈得了癌症,已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我妈妈平...

【推荐】你下辈子的房子买在哪里

我在观音寺认识一个师兄,曾经和我一起住过,40多岁时...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问: 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

【推荐】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

所造的罪业并不是马上就成熟

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 然死降临头上时,罪...

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问: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与我们几...

造了罪业后,生命中会产生两种影响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

一切皆不是「我」的

在提到四大皆空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说:出家...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问: 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印光大师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学习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门之一。近...

内心里的六道轮回

经常有人问我:师父,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天堂地狱...

念念贪嗔痴,还有功德和护法神吗

问: 阿弥陀佛。弟子最近看了悟达国师的故事,有个疑问...

吃亏是福,有着深刻的哲理在其中

俗话说,人生有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

真正的人情味

我们常用人情味这三个字,却有许多时候把人情味的意义...

一个不会休息的人,心是无法自主的

今天的社会都在通过鼓动欲望而刺激消费。厂家在不断升...

海涛法师《认识命运的主人》

利用今天的机会来跟各位讲个题目,叫:「关怀生命」,...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善择正法

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