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莫因无知而无畏

济群法师  2016/06/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莫因无知而无畏

在《道次第》中,念死和念恶道苦虽然是下士道的修行内容,但对中士道、上士道的修行也很重要。以此作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发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

念死无常,是认识到人身的脆弱。关于念死的修行,必须具备三点认识:一、死亡是必定的;二、死期是不定的;三、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念三恶道苦,则是让我们认清未来道路中存在的险境。基于这种恐惧,不敢造作堕落恶道之业,进而主动寻找弃恶向善的方法。否则,就会像“无知者无畏”那样,因无知而毫无顾忌地造业。其实,这种无畏并不是真的对恶道之苦无所畏惧,而是根本没想到可能的后果,或者根本不相信这么做会带来苦果。那样的话,堕落也就在所难免。如果不能保有人身,未来就无法修行,解脱更是无望了。

所以,念死和念轮回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吓唬谁,而是提醒我们减少贪著,更不要毫无顾忌地因此造业。与此同时,还要寻找人生的真正归宿,寻找究竟出离恶道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皈依,也是下士道的修学重点。

在无尽轮回中,我们稍有不慎就会堕落。即使现在暂时保有人身,也是极其脆弱的,随时都会失去。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看清自己在轮回中的危险处境。惟有保持这种清醒,才不至被眼前名利所迷惑,被眼前安乐所陶醉。进而明确,什么才是真正可靠的,是值得依止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轮转的一种状态

敬爱的亲人们!人生在世,相聚总是匆匆,繁忙之中偶尔...

为什么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问: 为什么说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索达吉堪布答:...

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

念《药师经》专门对治九种横死

我们刚才讲到一个横死,不该死死了、意外发生的,这里...

大安法师:因果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问: 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

从细节做起,不要留下遗憾

谁都知道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是生命的必然过程,谁都懂...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由于邻居家着火,火势蔓延,卫锦洲居士家也被毁于一旦...

济群法师《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

用佛法智慧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缘无所谓善恶,不粘著的智慧 《财富品质》杂志: 如何...

济群法师:多闻熏习

我们无缘生于佛世,但佛陀所开示的解脱之道,尽在三藏...

生漏梵志皈依佛本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位名...

猎人与小鸟

有一群小鸟每天很快乐的飞翔,有个猎人很想捕捉它们,...

印光大师嘉言录--勉居心诚敬

●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

【推荐】争吵是灭亡之源

昔日,于波罗奈都城,有梵与王治国。那时,释迦菩萨投...

不修空性智慧,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不能断除有根故,...

舍利弗的坚心

一日,佛陀打坐后起而经行,罗睺罗即跟随在佛陀身旁。...

不杀生的意义何在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生命叫杀生。为何释迦牟尼...

如何对待仇恨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 回寺院处理好伤...

不死的地方哪里都没有

不死的地方哪里都没有,假如真有这样的地方,有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