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2015/0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与我们几十年来,忽视因果伦理的教育有关,与我们社会提倡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有关,许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让人们对因果律失去了信心,在价值取向上出现迷茫和混乱。有个朋友给我留言说:“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到处都是竞争,人是自私的动物,同时还有点同情心。

我从小开始看到不平的事情,心中充满愤怒,但是我非常瘦小,无法抗衡,多年的体会让我发现人之初性本恶,如果自己表现出无私的心态,别人就会认为你是傻子,他们就会来占你的便宜。长大后发现社会上这种现象更加多,如果一个人不厉害,真的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算八字的说我心不狠,发不了财,想想也是。”

这个朋友的思想现在非常具有普遍性,借这个机会,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以佛法的观点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业报境中的,所谓“依自业而活”。所以说,你感受到的“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到处都是竞争,人是自私的动物,同时还有点同情心”以及“人之初性本恶,如果自己表现出无私的心态,别人就会认为你是傻子,他们就会来占你的便宜”、“如果一个人不厉害,真的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等等现象都是你自己的业报境的显现,对于你当下的感受来说也是真实的。但关键是,你生活在这种业报境中,你的心又被这种业报境所浸染,以致于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让你得不到快乐、平和的觉受。这才是你生活的问题所在。

社会大环境是如何的,我们姑且先不去说,你的心以及你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才是重要的。你想改变你的环境,就得改变你的内心。佛法的观点认为外境是由我们的内心所感招的,所以要改变外境,首先就要改变内心,但是这种改变不是那个街头算八字的说的“心不狠,发不了财”,一颗刚强狠毒的心只会招致更为痛苦的外境,千万不要让一个混饭吃的耽误了你一生的选择啊!

一个人的性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因为性格是外在的表现,犹如电脑显示器上所显示的种种形象;心是内在的驱动力量,犹如内存里运行的种种驱动程序。由此譬喻可知:外在表现的性格与内在的心念是同构对应的关系。有许多人以性格是注定的,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为理由,来拒绝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改造,这正是造成他陷入一种宿命中不能自拔的根本原因。

我们凡夫的心是念念迁流不住,没有一个定相可住。一个没有定相的凡夫心,怎么可能在外相上表现出一个固定不变的性格呢?所谓性格注定,是指我们的心念是相续的,我们当期生命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受过去无数世生命中形成的一个习惯性反应机制所影响的,这种习惯性反应机制在佛法上称之为“业力”。我等凡夫为业力所逼迫,为性格所禁锢,自然就有了一个几乎固定的命运轨迹,称之为“宿命”。

相信因果律,但又不能倒在宿命论上睡大觉,任由业力来支配自己的生命轨迹。某一世被人杀死过,那么这一辈子也要杀人报回来吗?人是有理性的,正因为有理性,才能超越三恶道,尊崇于天地之间。我们的生命流程,是由因果与心念共同作用而成。如果只会跟随业力,随波逐流,那我们的理性在哪里呢?我们的心念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因果律,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因果律反而会成为某些人造恶的借口。人道的可贵就体现在人有理性的反思能力,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业力的支配。

一味地强调性格的作用,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被动地受苦受乐,殊为可惜。至于有些朋友所说“改变性格后还是自己吗?”这个问题,还是因为不了解“因果相续相生,业力不断”的道理而生起的错误思想。

首先,人的性格一直是在变化中的,只是这种变化是在一个轨迹、一个趋势范围内的微细变化,并且是一种渐变,使我们误以为它是固定不变的;其次,难道我们的诉求只是维持一个让你不幸福、不快乐的旧我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从何谈起?

改造自我、超越自我,不仅是佛法所提倡的,也是世间法所提倡的,我们要对得起自己宝贵的当期生命,就要从这一点做起,从当下出发,走上圆满解脱的菩提大道。虽然每个人改造命运的历程都不同,但有一点应该是我们改造自我、改变命运所要共同经历的第一步,那就是“信命、认命、改命”三个环节中的第二个环节:认命。从此,对自己所遭遇的顺逆境界,“一切做受报想”,处于顺境时,心存感恩、不骄不狂;处于逆境时,不抱怨、不对抗、不仇视,反躬自省。如此检点念头,至诚恳切,久而久之,自有拨云见日、性天开朗的一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知因畏果好学佛

我们如果不能听闻佛法,不信因果,不瞭解轮回的道理,...

积极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有坦途就有坎坷,有甜蜜就有苦...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处?

唐肃宗时,西天大耳三藏来到东土,自称有他心通,肃宗...

永不言败:超级倒霉蛋终成千万富翁

内心苦,倒霉遭遇无休止 1950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

因果不是宿命

佛门常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便以为这是宿命论...

人的贫富贵贱,到底是由谁来主宰

问: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这里贫是指无财,耗是家破。多...

经验的第一义谛,才是真实的金字招牌

大慧,譬如帝释名为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

念佛是消业障的最好办法

有的众生,杀父杀母,出佛身血,五逆十恶,做尽坏事,...

要积累资粮,不见得非要很多的钱

要供养,要积累资粮,不见得非要很多的钱。相反,恭敬...

你听到佛号会生起什么想法

我经常问很多的念佛人──你听到佛号的时候,你生起什...

笨有笨的办法,就这样去坚持

我们现在念佛,从哪儿开始念?一定要从当下的这一念心...

【推荐】一句佛号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凉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

为提婆达多申诉的比丘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五百位大比丘跟随...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

邪淫如同桶底洞,有多少福都会漏完的

印光大师曾经开示说: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多诵经少念佛这样对吗

问: 最近从北京来一位年轻的女居士,叫我们这些老居...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

「离苦得乐」的新发型

在当医生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以后就去美容院剪头发,...

佛教如何看待妇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妇女? 济群法师答: 佛教觉得,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