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觉真长老  2015/03/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不知不觉长得一脸横肉,人见人怕,相貌非常凶恶。后来他遇到一位法师,法师问他,怎会变成这样?他苦恼地说:“我的相貌本非如此,只因天天刻罗刹、刻夜叉,刻着刻着就变成这副模样了。”法师想了一想说:“我看你换个方法,改刻佛菩萨吧。”他照法师的话去做,日子一久,果然他的面目变得慈祥端庄了。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

心,不但能画你自己,而且也能画别人。

前面说过“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这里却是“相随心转”“心能转相”了。

看过电影《阿甘正传》的人,一定还记得主人公阿甘。别人都以为他有“智障”,或者以为智商很低,把他当成一个傻子。其实,他是很善良的人,对别人总是充满信任,对客观世界充满信心,对别人从不设防,不会以恶意去忖度别人,他也不像许多人将精力消耗在疑虑、设防、算计、犹豫、愁闷、尔虞我诈,狼争虎斗之中。他只有一个心眼:凡是对的、善的、对人有利的,他就尽力去做,毫不回头。让我们惊异的是,他竟然所向皆顺,他对世界的那份真诚和美好信念,奇迹般给了他美好的一生。

这不是心的力量是什么呢?

心,到底是什么?

有人问药山惟俨禅师:“怎样才能不被外境迷惑?”惟俨禅师说:“任由外境来去,那有什么关系呢?”回答说:“不理解。”惟俨禅师就问:“什么外境使你迷惑?”谈到这一公案时,南怀瑾先生还引了《笑禅录》中一则故事:许多少年聚在一块儿喝酒,同时还有歌妓陪坐。其中只有首座上的一位长者,闭眉闭目,规规矩矩地正襟危坐,毫不理会周围的声色犬马,嬉戏喧闹。酒会散后,歌妓来向他索取酬赏,长者拂衣而起生气地说:“我根本连正眼没有看你呀!”歌妓一听,用手抓住他说:“眼睛看的算什么?闭着眼睛想的才更厉害!”这位歌妓简直可以当老师,因为她能告诉学生,心,是什么?

马祖道一禅师,在去南岳衡山之前就已经有一定的禅修水平了。他从四川来到南岳,投在怀让禅师门下。怀让禅师是六祖慧能的大弟子,看到马祖坐禅勤奋,而且禅定工夫了得,知县法器,就去点化他。对于马祖这样的人,怀让禅师知道,说道理恐怕不起作用,于是他用了禅机的手段,拿了一块砖头,坐到马祖跟前去磨。马祖一心坐禅,不受外物干扰,而怀让禅师为了点拨学生,当然很有耐心。一连磨了几天,马祖终于开口了:“师父,你在磨什么呀?”怀让说:“我在磨镜啊。”马祖说:“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呢?”怀让禅师见鱼上钩,马上单刀直入,说:“既然磨砖不能成镜,那你坐禅就能成佛吗?”

马祖一听,大受震动,忙问:“那怎样做才对呢?”怀让禅师说:“你驾着一辆牛车上路,走得慢,你是用鞭子打牛呢?还是用鞭子去打车呢?”马祖没有回答,他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本身就不是禅定之相。对于般若无住,不应有所取舍,你要是认为坐禅可以成佛,那是对佛的误解;你若是认为只有坐禅才是禅定,那也是对禅的误解。”马祖听到这里,当下豁然开悟。

圣严法师说得很幽默:坐禅的确不能成佛,坐禅只能练腿子。不过,一般人还是得坐禅,释迦牟尼佛是坐禅成道的,在他之前之后的修行人都在打坐。问题是,如果不论学佛与否,打坐皆可成佛,那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成佛也好,开悟也好,在于心,不在于坐。在于心是否明、是否净、是否没有执著、没有挂碍。打坐可以安心,可以定心,但心的安定并不等开悟成佛。所以马祖一旦明白砖头磨不成镜,打坐也成不了佛,对打坐的执著也就放下了。醍醐灌顶,法门在心。只要在心上用功,放下心中的一切,当心中灵明一闪,把过去、现在、未来、人我、是非统统放下,此时显现光明的心地和万里晴空无无我的境界,这就是慧解脱,就是明心见性,就是顿悟成佛,何假外求?

唐代无尽藏比丘尼给我们留下一首诗偈: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人人都知道春天最美好,盼望春天,喜欢春天,于是乎寻春、迎春、惜春。春天在哪里?其实最美好的春天正是自心、佛心、真如、真心。春天不须向外找,佛性自在我心头。正如同赵州禅师所写的一首偈: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因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芒鞋踏破”,“空费鞋钱”,“岭头”高高低低,“行脚”千里万里,向外寻求,怎能寻到自己(自心)呢?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你能认识自心,就不会远行万里,心外求法了。因为,心外无我,心外无法,心外没有春天,心外没有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参禅必修的课程

有一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境是从哪里来的?世间...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

化解夫妻冲突和矛盾的技巧

夫妻之间经常有些小冲突和矛盾,这再正常不过了,关键...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

【推荐】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而产生信心;也观察净土的...

从佛经中看前世记忆消失之谜

《佛说见正经》白话译文: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现在由于我们很多人从小对宗教对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

只要不信命,命就可以改变

有一次,一位营业员给我写信,她说,我听说你是法师,...

出家后如何成为法器

出家,需要依止一位懂得戒律的师长,在其指导下培养僧...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

调伏妄想的方法

原文: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

慧律法师《去贪则清凉》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

恶友的危害非常大

如果亲近没有道德的小人,听多了他们的花言巧语,见多...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彻悟大师参禅都是开悟了的,教下也很通达,但是对净土...

大安法师:念佛就是醒梦

大家来东林寺,如果从法的精神来看,东林寺传达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