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益西彭措堪布  2015/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二、怨敌:直接损害自己的人;

三、中庸:与自己无恩无怨的人;

四、有德:具有戒律等凡圣功德之人;

五、有过:具有毁犯戒律等过失之人;

六、劣于己:功德、安乐等各方面比自己低劣的人;

七、与自等:各方面与自己平等的人;

八、胜于自:各方面超胜自己的人;

九、富乐:在功德、财富等方面富贵而安乐的人;

十、贫苦:在功德、财富等方面贫乏而可怜的人。

针对这十种布施田,应以不同的意乐对待。对亲友,要遮止贪心;对怨敌,要以慈心对待;对中庸者,要以珍爱心对待;对具德者,要以信心、恭敬心对待;对有过者,要以悲悯心对待;对低劣者,要断除傲慢心;对平等者,要断除攀比心;对超胜者,要断除嫉妒心;对富乐和贫苦者,应知他们以有漏五取蕴粗重而生起,又为贪爱所逼恼,故应对其发起猛利的悲心而布施。

实际上,“十”代表圆满,即不论对有恩、有害、中庸、有德、有过、低劣、相等、超胜、富人、穷人,都应当平等布施。等施怨亲,等施贤愚,等施贫富,十方圣凡都是菩萨施供的对境。

大乘布施属于行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德相是“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其利他方面的所缘境为一切有情,只有对一切有情平等布施,才能和菩提心相应,否则就会失坏菩提心。因此,以偏袒心布施也是魔业。

贪欲如举债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问比丘们:“有一个贪欲心很重的穷人,他心中贪恋着物质,是不是会生起很大的苦恼?”

比丘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是的!佛陀!”

佛陀又问:“如果这个穷人受不了物欲的诱惑,向人贷款来满足私欲,这会不会使他生起苦恼?”

“会的。”比丘们回答。

“这个穷人无法偿还贷款,贷款又滋生利息,是不是会产生苦恼?”

“会的。”

“穷人因为无法偿还贷款及利息,债主因而上门索债,是否会令人生大苦恼?”

“会的。”

“债主因为穷人不偿还债务而天天上门催讨,是不是很苦恼?”

“是的。”

“由于穷人不能偿债,因而被债主抓了起来,是不是会生大苦恼?”

“是的。”

佛陀接着说:“世间法中,穷而贪是大苦,向人贷款也是大苦。同样的,在圣贤法中,不相信善有善报,不肯受持禁戒,不肯学习布施、智慧,没有博学多闻,即使拥有许多的金银珠宝,也只不过是一个富有的穷人,没有真正的、无形的财富,是一个真正的穷人。

假如一个人的身、口、意行恶,这就是在贤圣法中向人举债。行恶之后不肯发露忏悔,这就是由借款所滋生的利息。大众见了身、口、意不净的恶人,批评责备他是大众中的一根刺,恶人听了不但不悔改,反而覆藏反驳,这就如同债主索债。又如恶人在树下或空闲处,心中所思所念无非是贪、瞋、痴,这就如同债主天天上门讨债。因为身、口、意作恶而堕落恶道,这就如同被债主牢抓而不放。天下最大的束缚,没有再比地狱、饿鬼、畜生的束缚更加痛苦,有智慧的人应该要知道拔除烦恼束缚的根本。”

比丘们听佛陀的教示后,莫不收摄身心,精进修行,以免被三苦所束缚。

我们的心是一座充满宝藏的灵山,蕴藏着无比丰富的资源,而众生愚痴,不知道开采自性的宝藏,反而舍本逐末,向外寻找宝物。有些人一生的清白往往毁于一念的无明,而铸下终身的憾恨。我们成圣成凡与否,就端看我们如何摄持正念,时时与正道相应,而不逐尘随浪,忘失本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文章列表

紫磨金盘

有一少年和舅父二人以贸易为生,常常到异国采购。这一...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

何不为自己积点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钱局街做了几年服装,店小乾坤大,...

真正明智的富贵之人

有一天,波斯匿王前往佛陀所在的精舍,顶礼佛陀之后向...

最上等的供养

佛陀游化到一座城中,城主听到释迦牟尼佛入城,知道佛...

降伏内心的悭贪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

得黄金鼠狼喻

过去有个商人出外作买卖,在回乡的途中,突然发现路边...

富了施,施了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为财而日夜操劳奔波...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

顺逆在于一念间

绝大部分人感觉自己很不顺,尤其是工作比较紧张的人。...

佛教的养生理念

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

「七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于七情,医家、佛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介绍,对于中医学来...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古时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称。两位比丘慕名前...

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作为出家人,有时候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来送往,电...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

善解方便法

有一位太太,到处跑道场。先生上班、孩子上学后,她也...

先以欲钩牵,渐令入佛道

每一个佛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样的...

【推荐】阿弥陀佛的回馈远超念佛人的付出

在这个世风日下的减劫世间,人和人之间很难说信任二字...

人生要做的十件事

1、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

功德箱里的钱不是我们的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僧人们正在吃...

爱什么就会被什么锁住

世人多认为佛法要无条件放下一切分别执着,是受到我国...

供奉地藏菩萨能获二十八种利益

如果您家中有供奉地藏菩萨的圣像或画像,并且常虔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