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经常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伤害你自己

净界法师  2015/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经常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伤害你自己

相随心转

重点是在这里,这个可以改变,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相随心转这个很重要了。当这个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去造一个业,这个时候你的想法就很重要,你要培养一个正确不颠倒的想法。

◎ 相随心转(现在…未来)…造作业力(而生其心)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八识规矩颂》

当第六意识在面对果报的时候,它情绪的变化是很复杂的。怎么复杂呢?

性界受三恒转易,三性是讲善性、恶性、无记性;或者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时候是讲苦受、乐受、舍受,这个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当中,有时候是跟根本烦恼相应,有时候跟随烦恼相应,有时候到了佛堂又生起信进念定慧的善根…它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身口二业产生了引导的作用,你看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它的情绪不但变化,等到它力量大的时候,它会驱动你的身体、驱动你的嘴巴去讲话,最后造了引业跟满业。

引业就是强大的业力,会影响总报的;满业就是薄弱的业力,会影响别报的,那么就创造一个来生的果报。所以这个地方你的思想是很重要的,你第六意识的情绪变化,会带动你的身口去造业,而这个业又会影响到未来。

思想跟果报的互动关系,如第二个偈颂:

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摄大乘论》

名是指名言,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想法;这个事就是你外在的果报。我们的果报会影响我们的想法,想法也会影响我们的果报,这二个是互相影响的,这样的性质,身为一个菩萨应该好好的去体会。

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作用--- 在这个名言跟外境当中,你要知道一个观念:唯量及唯假,每一件事情是无自性的,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量、什么样的想法,它就会产生一个不同的作用。这个果报到底是伤害你?还是变成帮助你?果报本身是不能决定的,是你的想法决定的。

比如说:你这个人身体多病,我们只能够说多病是痛苦的果报,但是我们不能说生病就障你的道,那是你自己认为的。病痛叫做痛苦的果报,但是它不是障道。

蕅益大师说:你对病痛产生正确的想法,它可以是一个正面的力量。你看──消灭我们的妄想,增长我们苦、空、无常、无我的观门。你为什么知道无常呢?因为生病,你就知道人生不能久住,来生不能再轮回下去。

所以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看我们无始劫来,结了很多很多的善缘,也结了很多很多的恶缘,这个是不能改变的。佛法讲改变,是改变你的想法。

讲实在话,你把每一个人都当善知识:你把你的亲属当善知识,他给我鼓励给我信心;你把你的冤家当善知识,他刺激我、让我进步,增加我的忍辱波罗蜜。你把每一个人都当善知识,他果然扮演善知识,每一个人都在帮助你修行;你把每一个人都当恶知识,每一个人都在伤害你。这是事实,很奇怪!

其实这个果报出现的时候,《唯识学》说它是无记性的,它是非善、非恶的。那怎么会变成善恶呢?你自己想出来的嘛!

所以一个人经常生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你自己在伤害自己。说实在话,没有人在伤害你,因为阿赖耶识只是如实的把果报现出来,谁知道你会这样子想呢?你跟果报接触的时候产生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会影响你去造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控制不住念头该怎么办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

【推荐】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

枉受轮回之苦,难道不悲哀吗

文钞原文: 迨至众生机尽,如来应息,而大悲利生,终无...

培养第二念的觉悟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

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障碍是我们自己...

使生疏的佛号变熟悉

念佛的功夫来自于不断的熏习。如果不念佛,我们每天的...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沩山禅师警策文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对人生充满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变丰富多彩

对任何事业,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满热情。同样...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

断除闻法六垢

听闻佛法有六垢,尤其是皈依弟子,应该好好比对自己的...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

不要总看别人的缺点

现在我们看一切人、事、物时候,喜欢专看到别人的缺点...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

念佛功德

久远劫前,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于世间弘扬佛法...

【推荐】娑婆世界的厌离行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

能折伏情欲称为善,能灭除情欲称为圣

【原文】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