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预言出家人容易得两种「恶疮」

2015/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预言出家人容易得两种「恶疮」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又出家人有二痈疮,何谓为二?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其罪。”

“此外,出家人还会有两种‘痈疮’,是哪两种‘痈疮’?第一种是求见他人过失;第二种是遮掩自身罪行。”痈疮如同毒瘤,侵蚀健康,若不根除,将会危及生命:佛陀所说两种恶习,如同恶疮毒瘤,若不戒除,必将危害法身慧命。“求见他过”是很多俗人的通病,专修解脱道的出家人更应该戒除。

六祖大师说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真正的修道人,只见自身毛病,不见他人过错,哪里还会再去“求见”他人之过?求见他过之人,心怀邪曲;喜闻喜见他人之过错再加以评说、嘲讽,实乃小人之心,于修道也有大障碍。

与此邪心对应者是“自覆其罪”,遮掩自身罪行,不使他人知晓。先求他人过错,再掩自身罪行,显示他人不如自己,以此蒙蔽欺骗信众,攫取名闻利养,此种非法邪行,绝非出家学佛修道者之所为,因此佛陀预言此事,以作警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抱怨是个坏习惯

最近,有同学向我推荐《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这本书...

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

物质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

出家人,其实一点也不闲

《禅林宝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衲子守心城,奉戒律。...

犯杀戒的过失

犯杀戒的过失,在大乘菩萨藏中,最大的罪过!绝菩提根...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

了凡四训白话篇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

【推荐】从朝至暮,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

提婆达多的妙行方便

一天,比丘们齐聚一堂,同声赞叹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提...

菩提心的意义与往生净土的关系

菩提心是善中之王,念佛的秘诀是把死字顶在头上! 近年...

济群法师:有声有色,无心无相

2009年的第一个上午,借复旦大学学源俱乐部西园寺新年...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古印度时,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居住在罗阅城...

谁是你的添柴人

一天,一个男孩从监狱里参观回来,他问爷爷:为什么监...

这几种人最适合修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是佛陀为母亲...

心向素时即已放下屠刀

心向素食亦是放下屠刀的一种形式,对于自己的精神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