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道坚法师  2018/10/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生起强烈的悲观厌世情结,忘记了大乘菩萨道的慈悲济世精神,忽略了佛教是世出世间的圆融。初学佛法时,大事未明,见地不正,远离愦闹专心致志地修学佛道,是非常有必要的。遁世是放下一切,一心修学,目的是济世度生,而不是逃避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学,解行相应,知行合一,就应该发广大菩提心、慈悲心,努力做到护持三宝,以弘法家务,利生为事业,为净化世道人心尽一份力。

因为个人根性或性格的不同,有的人生性好静,喜欢独处闲居,不适合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那么,远离尘嚣的纷扰,做无事逍遥人也无妨。佛教主张出世修行是入世度生的准备阶段,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圆融真俗二谛,是最圆满的修学生活方式。

释迦牟尼佛在圆寂时,要求弟子们“以戒为师”,即佛教徒依靠戒律生活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组成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理想六和僧团。戒律是伦理道德的基础,也是保障我们身心不受外在侵害、抵御困难的精神力量,更是我们提升人格素养、净化自心的动力。

持戒是一种心灵的自我管理,其表现为止恶防非与进德修善两方面。止恶防非是自我身心的保护,防止一时的过失给自己带来永久的痛苦。进德修善是戒律的积极作用,要求我们以利益众生为宗旨,实践佛教博大精深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广泛开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菩萨事业。

有的初学者不明白戒律的崇高利他精神,落入教条主义的窠臼,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个性孤僻,行为怪异,甚至发展为偏执的禁欲主义,远离人民大众,以戒律衡量他人,说四众过失等,与佛陀的慈悲教诲相违。

作为佛陀的弟子,应当谦虚谨慎地广泛地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在实践佛法的历程中,如何融摄经商与学佛等世出世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总之,在修学的过程中,充满希望,充满法喜,充满智慧,说明学佛就有进步。

修学佛法的清净善信,有的人会出现一些感应道交的事,这是因为个人的身体或心理素质而导致的自然现象,不可执著。如果因修学出现的神秘境象而生起傲慢之心,炫耀大众,惑乱世人,就容易入于魔道。

虽然佛陀告诉我们修学佛法会得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现象,但神通并不能贪求,也不能作为称誉天下的资本,应该平平淡淡地真实面对。如果在人道不说人话,一味谈玄说妙,神来鬼来,显然已经偏离了佛道,应该及时纠正。

一般将学佛中不求胜解,好夸夸其谈而不重实修的人称佛油子。佛油子一般自恃聪明,不愿意下工夫学习,在理论上持“相似佛法”的见解,乍听起来似乎很圆融,实际见地不清,知见不明,逻辑混乱,甚至混淆是非,障大善法。这种浮泛的心理对以后修学佛法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有些人生性慧黠,善根深厚,但以傲慢心学习佛法,常常自以为是,轻视末学后学,自诩悟境高深,误以为已经证果成圣,常以亚圣自许,这种人就犯了泛亚圣主义的毛病。泛亚圣主义最终是画饼不能充饥,不能得到真实受用,甚至误人误己,造成更大的业因。

在信佛初机中,问题是相当多的,比如口淡随缘而沦为自然外道,倡多元文化包容导致鬼神不分,不明了万有因果律产生的机械因果论,有福少慧施行的相似善业(如不懂得随缘放生而定时、定点、定量的采购动物放生等,反而导致杀生过失)等,都值得注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苦从哪里来?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

哪些属于错误的追求呢

问: 人生的痛苦在于错误追求。请问,哪些是错误追求...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问: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正如法师答: 改革开放后,...

从信佛变成学佛的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信佛,佛在心中,可为什么要...

阿弥陀佛为什么不示现,让大家生起信心呢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常...

星云大师《佛陀的样子》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做人的佛法

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就在每个人的心...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

快速实现愿望的秘诀

只要你对佛菩萨有信心,人世间的所有名利愿望,没有不...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

看病的时候,应为病人念一偈子

凡沙门、居士,见疾病人,须时看护之。 就是说有了生病...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

加大佛教知识的公开,杜绝假和尚、伪佛教

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假和尚以化缘、看病、算命等方式行骗...

我们正落入了哪些陷阱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人生犹如一场战斗。不管是为了高...

圣严法师《永怀成就众生的弘愿》

我们悦众菩萨就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有很多人跟我讲...

修净土法门还可以诵楞严咒吗?

问:我受了五戒修持净土,现在早晨诵楞严咒。有的佛友...

关于《六祖坛经》的真伪之辩

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

九种极好的补气补血食物

天凉了,不少人表现出怕冷畏寒的现象,其实大多是因为...

应该如何诵经

问: 应该如何诵经?是否一部经一直读下去? 济群法师...

禅定者调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师原文: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