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净界法师  2019/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再忍辱、然后再智慧等等?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的前后次第呢?把这个修学次第提出一个问。

因为它这个波罗蜜多有前后相生的理由。就是说,布施能够随顺引生持戒,持戒能够随顺引生忍辱。它有前后相生、相顺的次第。

六度的次第,古德有两个不同的注解。这个地方,本文的注解是偏重在它的难易性。从难易的角度是说,“前前引生后后,后后清净前前”。

“前前引生后后”就是说,你一定要先修布施,你才能够持戒,因为这个布施比较简单。你一个人连把多余的财物施舍出去都很困难,你这个烦恼那么重,你也没办法持戒。持戒是要约束自己。所以布施是比较容易。

透过布施以后,你这个人个性稍微淡泊一点,少欲知足,再持戒,因为持戒是长时间的。

诸位!持戒没有人说是持十分钟、五分钟的,那是尽形寿的;你布施三分钟就布施完了,所以,持戒是长时间的。但是你一个人对身业、口业有所约束,多少有调伏自己的力量,遇到逆缘的刺激你就比较能够安忍不动。你戒持不好,连身口业都管不好。你不要去管内心,内心不可能管到。

你内心能够忍辱,你就容易安忍不动,你就容易成就禅定的寂静。你有寂静的心态,就能够观照诸法实相。它这个是“前前引生后后”。

“后后清净前前。”当你持戒持得好,帮助你布施会更殊胜;你忍辱修得好,你持戒更庄严。后面的会反过来加持你前面的,会让你前面的功德更清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持戒的人能圆融一些吗

问: 关于荤腥的问题,这一阶段都在困扰我。我婆婆也是...

越施越富,这已经是佛门的常识了

一部大藏经中,到处阐明着因果律,不仅在三界六道中都...

宣化上人:天灾人祸的根由

杀业太重的后果,形成天灾人祸的因素。或者地震,或海...

处处要修施舍心

有的修行人特别贪恋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若想对治...

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 :今生今世虽然积累了...

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法施为重

菩萨行布施度的时候,是以法施为重,以法布施为最上等...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问: 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

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回大向

问: 请法师详细开示: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

十念法费时短,而所得功德却无尽大

【原文】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

人在三界,出离要紧

《法华经。警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贪执睡眠以待来日堕落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

要以怎样的心态来念佛

以怎样的心态来念佛? 用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的心念佛,...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

佛教徒为何要跪拜

有些人看到佛教徒顶礼上师和佛、法、僧三宝,会提出问...

你的债都还了吗

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

胁尊者依精进而成就

在精进方面,胁尊者就是最好的典范。尊者住于母胎60年...

问佛陀情为何物

一、现代人面临的感情问题 在座各位都是年轻人,对世间...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佛所有的道场,特别是末法道场,末法道场,千万可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