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

明一法师  2015/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

无门慧开禅师的偈子“云门糊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很有意思,文字和意境之美不要说了,而且还是描述在禅堂里面用功的情景,具有禅修的指导意义。同时自己发现在生活中也同样用得上,同样具有指导生活态度的意义。

“云门糊饼赵州茶”是两则公案,大家都听过,这里就不再解释。“僧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云)门云:“糊饼。”另参阅《安住当下吃茶去》。”为什么说是一个用功含义很深的偈子呢?因为千七百则公案就是我们在禅堂乃至在生活中所需要参叩的,随手抓两则“信手拈来”,那就是云门的糊饼与赵州的吃茶去两则公案,让大家“奉作家”好好地参叩。

如何参呢?那就是要“细嚼清风”,在动止呼吸间慢慢地去体会其中之味。当你明白了佛祖的用心,证到了佛祖的境界的时候,也就是“饱餐明月”之后,忽然发现明月哪里会有渣嘛!所以说这是一个用功含义很深的偈子。如果能够参透,那真的是与佛佛祖祖同一鼻孔出气,亲见云门与赵州了。

在禅堂用功需要坚持不懈,突破瓶颈之后会有很大进步

在禅堂用功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感觉功夫没有味道,提不起来。拼命打起精神用功,粗提,提不起来;再提,没有味道,很烦!这个时候,分水岭就出来了,有的人打退堂鼓放弃了,听之任之不再用功向困难投降了;有的人硬着头皮死耗着;有的人就开始用心。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位善知识点拨一下,大家就会明白,就在这丝毫没有味道的地方用功。告诉他们仔细再嚼嚼功夫,再细一点用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度之。“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语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只要坚持不懈,慢慢地就会有点味道了;再提,再加力用功,新的境界出来了。最后会发现,新的境界比原来的境界更清明、更透彻,这在自己是有亲身体会的。

这就是要对没有味道像清风一样的功夫,坚持不懈地参。不要怕空费力气,不要怕没有结果,只管努力去耕耘,功夫就会在这个着不上力的地方显现出来。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不得力处正好着力”。关键的是不要放弃,要知道这就是你的功夫瓶颈之所在,突破之后就会有很大进步。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需要好好用心,深入钻研

生活中也是如此,学生会有学习很无聊、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这个时候不能放弃,就要在这个无聊的时间里面,不要浪费掉这些无聊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去找学习中的困惑,去深入地学——把这个无聊当作清风,拿来好好咂吧咂吧。这在学英语的人应该最有体会,在记英语单词到三四千或者八九千的时候,会有一个坎很难过去,怕困难的人放弃了,坚持不懈的人就突破了。

工作中也是如此,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开始有点意思,时间长了就很无聊,总感觉这个重复的劳动无聊。这个时候不要放弃,好好地用用心,把工作再做得深入一些,拿出观世音菩萨的精神,或者反向思维一下,你就会发现,在工作中还有很多的乐趣等待着我们去享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

观身五境,禅修净心

观身如身,就是四念处观的第一个观法,也是最直接了解...

参禅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不再为世间所囚缚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是福建泉州莆田人,从小学习儒学...

达摩大师破相论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如何对治妄想和外界干扰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二龟听法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们又挪步到这块...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

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过

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

大安法师:不能打骂破戒的出家人

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

学佛要先广闻后专修

读书时,正在读这本书,就不要想另一本。不然,这本还...

王菲:信佛是因假绯闻事件

王菲的皈依是在1992年,这次皈依缘起,竞是一次假绯闻...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

身口意不离佛法,这才是真信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选择信佛?很多人是一种盲从...

海涛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 1.《心地观经.厌舍品》将财富...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