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憨山大师  2018/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死难出。然此般若,非向外别求,即是吾人自心之本体,本自具足。故今修行,但求自心,更不别寻枝叶。

佛祖教人,只是返求自心,故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又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以我自心,元是般若光明,本来无物,但因一念之迷,故日用而不知。但知有此幻妄之假我,即不知有本来常住法身。

即今要悟本来法身,即就日用现前,六根门头起心动念执着我处,当下照破。本来无我,无我则无人,无人则了无众生。众生既空,则生死根绝。生死既脱,则无寿命。是则四相既除,一心无寄,岂非无住之妙行乎?

若不能当下了悟,只将六祖“本来无物”一语,置在目前。但见一切境缘,对待生心之时,便是我执。就此执处一照,照破,则当下情忘。对待心绝,即是无我,无我则无人。人我既空,则日用身心,了无罣碍。

以日用逆顺境界,皆是生死路径。若境界看破,了无罣碍,则生死根株,亦从此倒断矣。如是,岂非善修般若无住之妙行乎?

禅人有志,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此外别求,即落外道邪径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要想了生脱死,应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说: 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 动中工夫十分...

慧律法师《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请放掌。 祖国大...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

念地藏菩萨圣号,为何能让病好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暇满人身之十圆满

获得暇满人身,除了八有暇之外,还要具足十圆满。十圆...

道信大师的念佛观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与净土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

家中有恶病口舌,当诵大悲神咒

【经文】: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

调和五事助参禅

参禅,是以见性契悟涅槃妙心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

用八正道来引导你的思想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

佛陀为什么要教诲断食众生肉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说,慈不掌兵。孙子也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

梦参老和尚: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

【推荐】我们并没有比别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两种人,一种是放逸的人,...

传喜法师:当今社会怎么修佛法

问: 当今社会怎么修佛法? 传喜法师: 当今社会更好...

未来不由你计划,业果来安排

此世不执著,他世也不要执著,过去也好,未来也好,都...

刀口之蜜--人生的实相

佛教有一段譬喻,说人生如一座枯井。 有一位旅人,在...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

初学念佛不可散念,必须计数

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

儒释道10种修行,走好人生路

儒释道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学说,三家各有所长,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