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只要对得起良心,别人不满意也没办法

索达吉堪布  2015/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只要对得起良心,别人不满意也没办法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有些人虽然聪明,但智慧没有达到究竟。

比如,他们学了一点辩论,但真正的推理没有懂,只知道整天看别人的过失、说别人的缺点;学了一点般若,但真正的空性没有懂,只认为因果、三宝、四谛都不存在。

藏族也有一句俗话:“因明学得好,打官司很好;戒律学得好,偷东西善巧。”这并非说学因明是为了打官司,或学戒律是为了偷东西,而是指有些人太过聪明狡猾,以至于将智慧变为了邪慧。

还有些人的聪明成了造业之因。譬如有些电脑高手,凭两只手敲打键盘,就能对一切了如指掌。他们经常利用高科技作案,以此满足自己的种种贪欲。

说实话,倘若聪明沦为邪见之因、堕落之因,那还不如笨一点、老实一点。

从前有个故事:一个水池里有座铁塔,铁塔下面有好多青蛙,它们看塔顶尖尖的,就纷纷商量:“今天下雨,太阳不晒,我们爬铁塔好不好?”大部分青蛙都很高兴地同意了。

爬到中间时,太阳出来了,青蛙们被晒得奄奄一息,于是开始打退堂鼓,一个个都下去了。

下去以后,它们往上一看,竟然发现有只青蛙爬到了塔顶。怎么会这样呢?

原来那只青蛙是个聋子,大家一起爬的时候,它也跟着上去了;中间商量返回来时,它没有听到,继续径直往上爬,最后成功地到达了塔顶。

同样,有些人的脑子特别好,手也特别灵,但所作所为却成为毁灭自己之因。而有些人什么都不懂,每天只会念“嗡玛呢贝美吽”,最后却可能获得殊胜成就。因此,有时候聪明不如笨一点好!

连佛陀都做不到让人人说好

做一件事情,要让人人都说好,这个要求太高了,连佛陀也做不到。所以,凡事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发心清净,就应该坚持到底。

往昔佛陀在世时,提婆达多、善星比丘、达玛多匝、外道六大本师等人拼命地与佛陀作对,不管佛陀对他们如何慈悲,他们都不为所动——有人说佛陀戒律不清净,有人说佛陀见解不究竟,还有些外道见佛陀的庄严金身具足九种丑相……佛陀在经中也亲口说过:“世间上对我有信心者,其数量如指尖上所沾之微尘,而没有信心者,如同大地的微尘。”

圆满如佛陀者尚且如此,身为凡夫人的我们,就更不用说了。

曾有个企业老板,一心一意想利益所有员工,希望每个人都说自己好,但始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不管他怎么绞尽脑汁,付出再多的财力、物力,仍有一些人跟他唱反调。所以他特别想不开,有一次跟我诉苦,我就告诉他:“佛陀都无法让所有众生满意,我们恐怕更不行了。你的心愿虽然不错,但可能还要再考虑一下。”

要知道,众生真的难以一一取悦,《伊索寓言》中就有个故事:

有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用一头驴驮着货物去赶集。

在回家的路上,小孩骑在驴上,老人赶着驴子走。路人见了,指指点点说:“这孩子真不懂事,让老人走路,自己享受。”

小孩忙下来让老人骑上。旁人又说:“这老头怎么忍心让孩子走路,自己骑驴?”

老人听了,赶紧把孩子抱上来,两人一同骑。走了一段路,又有人说:“这一老一小太残忍,把小毛驴都快给累死了。”

两人只好下来走路,可又有人笑话他们:“有驴不骑,真是大傻瓜!”

最后,实在没办法,二人扛着驴子回家了。

可见,不管做什么事情,要让众人全都满意,这是绝对做不到的。权衡之下,大多数人认可,也就可以了。

我曾让很多人提意见,看看我讲课讲得怎么样——

有人说:“你叽里咕噜讲那么快,谁听得懂?慢一点!”于是,我就故意放慢语速。

有人又抗议:“你慢吞吞的,谁也不想听,我都打瞌睡了,讲快点好不好?”那不快不慢的速度在哪里呢?这个确实没法把握。

如果我讲得稍微广一点,有人就说:“你啰啰唆唆讲半天,我还有事情呢,发挥得少一点,不要太啰唆了!”然后我就简略一点。

结果又有人抱怨:“你讲得这么略,肯定谁都不懂。我除了听法以外,没有别的事情,应该讲广一点,多引用教证、理证。”

既然怎么做都不满意,后来,我只有凭自己的能力和良心来画一条线了。

藏地也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有家人娶了一个新媳妇,媳妇刚进门时,婆婆对她挺不错,她贤惠能干,但唯一有个缺点就是不爱说话。后来婆婆非常不满,说她像哑巴一样,就因为这个原因,非要把她休掉。

她丈夫也没办法,只好听母亲的话,把她送回娘家。

回去的途中有一座岩石山,两人翻山时,听见山上一只鸪鸪鸟“叽咕叽咕”叫个不停。她丈夫听得心烦,就拿出箭来想射死它。

这时,媳妇唱起了一首歌:“世上之人难取悦,少语嫌弃被赶走,多语鸪鸟被射杀,不知彼等需什么?……”

的确,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也不行,有些人建议“适中”一点,但适中的标准也因人而异,每个众生的根基、意乐不同,判断的结果也有天壤之别。实际上,要令大家全部满意,这是根本办不到的。

所以,凡事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不一定非要得到所有人的赞叹,只要对得起自己良心,别人不满意也没办法。毕竟佛陀都不能满足所有众生,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别让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

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

达照法师:人生应具备的三种境界

【人生境遇何须料,岁月无痕独自游。 寄语如今营营客...

林则徐给我们的十个提醒

我们刚刚提到了处事应该有哪些原则,就是要以道义为原...

世上几人能悟透

1、燕山窝,向阳坡,野老筑巢在百合。无车简出少生事...

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

人生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泰斗太虚大师提倡的;但是人...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临事对人时,应抱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每天张开眼睛后,生活的二六时中,总会面临许多不...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

时时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摄受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

太虚大师的志行和悲愿

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

免受外力夺走精气、被外力所害,要用这个方法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

海涛法师:掌握人生的钥匙

(一) 1.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最重要的是感情,在各类...

【推荐】诵经的窍诀有六步骤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三种供养佛菩萨的方式

在《地藏十轮经》上,佛说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

莹珂法师与自觉法师往生的故事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点走。比如宋代的莹珂法师。...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

济群法师《放弃我执》

我们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样...

黑豆白豆

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为了顺应众生根机而施教...

星云大师:交友七法

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也...

为何用功却与道不相应

太上老君《清净经》上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