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何用功却与道不相应

宣化上人  2017/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何用功却与道不相应

太上老君《清净经》上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净矣。”

我们无论用什么功,也不能与道相应,总是不上路,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个虚妄不实的“妄心”。好高骛远,求名求利,这都是妄心。有了妄心,对于自性就有动摇,好像一桶水,不动时,沙泥沉底,则水清净;若是用棒子(妄心)把水搅拌成浊水,那么就不辨真假、不分善恶,这时,择法眼也不具足,智慧也不现前。

“水浊不清”,就着住在万物,乱七八糟,找不出头绪,为什么?因为着住在万物上,便生贪求心,认为万物是真实的。贪求心生出来,就有烦恼。贪求到也烦恼,贪求不到也烦恼,因为烦恼和妄想交织在一起,就被五浊恶世的浊淹埋没了,那就不能恢复清净,因为这样,所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不息,永无了期。生的时候,不知道是怎样生的,所以糊涂;死的时候,不知道怎样死的,还是糊涂。不但生时糊涂,死时糊涂,就是活着,也是糊涂。糊涂一辈子,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流浪生死,就把真心丢了。真心遗失,就掉到苦海中,爬不出来。若能明白这种道理,就是开悟。不会被虚妄不实的境界所转,而智慧即时现前。有了智慧,就不颠倒。

在《楞严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我们为什么和道不相应呢?就因为 “狂心”没有休息。这个狂心,就是不满现实的心,也就是贪而无厌的心,也就是有憎有爱的心。若把这种心停止,就是智慧,就是觉道,就是佛性的本体。可是我们把这个真理忽略了。所以在糊涂境界上,处之泰然,悠哉游哉,不想办法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妄识心本来就是空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这个妄识心本来就是空的,知...

这样的念佛方法正确吗

问: 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楞严经里是如何对治妄想的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

如何正确运用十念记数法念佛

问: 我平时用印光法师讲得念十声的方法记数,但我发现...

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它更重要...

不要再问我你的前世是什么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要整天为了不确定的事而...

以花来供佛,这功德有多大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

三障的由来

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个三障。三障:第一就是报障,第二就...

烧香拜佛不是交保护费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这么一种佛教徒,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

宣化上人:恶毒鬼王菩萨心

《地藏经》鬼王中有一个叫恶毒鬼王的,这个鬼王最坏了...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

关于开悟的三个误区

今天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开悟与不开悟的问题。到禅堂里打...

医生能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

一位医生来看我,他说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教人为善,而...

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

吃沙而亡的比丘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

照见五蕴皆空

《西游记》里有一段情节,是大家都熟知的。 孙悟空的...

佛教徒应择正业而活命

古代印度,人被分成四个等级,但有一种众生不在这四种...

人们应该怎样面对挫折

信念是人心灵的一种资产,你拥有了这种信念的资产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