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无相、无住、无念

2014/08/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得理念的指导下,契入诸法实相。实相是无相的。如《金刚经》云:“实相者,即是非相”,“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由认识到实相之无相,从而生起无住行。又云:“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则是由无住达到无念的境界。 《坛经》也以无相、无住、无念,作为禅者的修证要领。经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为无相?《坛经》云:“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以无相为体。”

无相,是了达一切现象皆为因缘假相,通达性空无相之理体。何为无住?《坛经》云:“念念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念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无住是于念念中保有智慧观照,不住著于尘劳妄念之上。何为无念?《坛经》云:“于诸境上心不染著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见《定慧品》)

无念,并非什么都不接触,或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接触外境时心不染著境界,如同明镜,物来则现,物去则无。 般若的开发,是从无住、无念的修行中成就。《坛经》云:“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见《般若品》)

能时时具足智慧的观照,于一切尘劳境界中不取不舍,便是见性成佛。又云:“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见《般若品》)内心常起正见,不为烦恼所染,便可见性。无念的成就,正是般若的成就。《坛经》云:“善知识!悟无念法,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见佛境界。悟无念法,至佛地位。”(见《般若品》)这都是显示了成就无念在修证中的重要意义。《坛经》中,行思、怀让、永嘉参见六祖,因深契无住、无念之旨,而得到六祖的印证(见《机缘品》)。

日常修行中,禅宗也体现了无住的风格。对于坐禅,以往的禅者都非常注重坐相,对打坐姿式及用心都有一定之规。而《坛经》却呵斥坐相。经中记载:“有神秀弟子参访六祖。祖问:汝师何为开示?对曰:常教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祖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见《机缘品》)从般若法门的无住前提来看,禅者假如住著坐相的修行,本身就是住相。

因为道是无相,道遍一切处,自然应该从行住坐卧的一切行动中去体悟。 又如坐禅的用心方面,小乘禅观讲究从六根门头摄一而入,系心一境。而《坛经》却要求行人在坐禅时心无所住。六祖曰:“此门坐禅,无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心故覆障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即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见《坐禅品》)这是从见性、观实相入手,以无住为方便,定即是慧,定慧一体,显然不同于小乘禅观的由定及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去除自己的执着

我们无始以来,漂泊于轮回大苦海的因,就是无有我而执...

认真是觉,执着是迷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程序、有次第的。我们学佛修行了,...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

【推荐】佛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佛虽广受一切供养,但心中无增减

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在竺叉尸罗国的博罗吁罗村...

获得财富的原因是什么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佛舍利的缘起(上)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

内心要常怀感恩

佛法很高深,所以我们要学习。学的道理越多,在生活当...

惟贤长老《儒释道三教文化各有特点》

我今天来到这里(三学书坊),很高兴,为什么?这里有...

佛教的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

弥陀光明加被,化解违缘障碍

关于阿弥陀佛的光明,我个人曾经跟阿弥陀佛的光明有过...

佛经里对不食肉的开示

经常有同修气势汹汹的找我辩论,说佛从来没说过不让吃...

星云大师《特殊的教育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我们这一次夏季佛...

「诸法因缘生」与「诸法本?自无生」

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

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问: 我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入重戒

我们知道,因为酒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

不皈依可以学佛吗

问: 我一位在国内很有名的明星朋友对佛法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