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林清玄  2014/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真是令人深深的感动,对于我们修行佛道的人是无与伦比的教化,像我们在生活里还有许多的烦恼、不安、忧伤,心灵中充满了喧闹、哀愁、骚动的人,哪里配谈什么是佛呢?

我们先不说学佛,光是说学习快乐无忧好了,一个人如实的生活,才知道“快乐无忧”四个字是多么艰难。

信仰佛教最虔诚的西藏人民,他们互相问候的话,不是“吃饱了没?”不是“恭喜发财!”而是“吉祥如意”。人人在见面或分别时,总是双手合十,互道“吉祥如意”!我觉得,吉祥如意与快乐无忧很相近,但犹不如快乐无忧那样的浅白。

我们来看“快乐无忧,故名为佛”的出处,我且用分行来重排四祖道信这一段对真要的开示: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快乐无忧乃不是感官欲望满足的层次,而是任心自在,遇到任何的因缘都是佛法的妙用,这是万里无云,浩浩青天的境界。也是达摩祖师说的:

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求悟。

当牛头慧忠禅师说:“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这是快乐无忧是佛。

有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大珠慧海说:“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饿来吃饭,困来眠。”曰:“一切人总如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这是快乐无忧是佛。

南泉普愿禅师快圆寂时,弟子问他:“和尚百年后,向什么处去?”他说:“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

弟子说:“我可以随师父去吗?”他说:“可以,你如果要跟我去,别忘了衔一茎草来!”——这是快乐无忧是佛。

洪州水老和尚说:“自从一吃马祖蹋,直至如今笑不休。”这是快乐无忧是佛。

云门文偃禅师说:“日日是好日。”——这是快乐无忧是佛。

沩山灵祐禅师说:“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譬如秋水澄澄,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之人。”——这是快乐无忧是佛。

黄檗希运禅师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这是快乐无忧是佛。

仰山慧寂禅师说:“我这里是杂货铺,有人来觅鼠粪,我亦拈与,他来觅真金,我亦拈与。”——这是快乐无忧是佛。

我们看历代祖师,真的是个个活泼纵跳、生意盎然。快乐无忧,这种无忧不是来自后世极乐的期待,而是今生生活的承担,是如实的接受生命,要在今世,甚至此时此刻就无忧。

因此,有人问石头希迁禅师:“如何是解脱?”他说:“谁缚汝!”(没有人绑你,为什么求解脱呢?)“如何是净土?”他说:“谁垢汝?”(没有人污浊你,为什么求净土?)

“如何是涅槃?”

他说:“谁将生死与汝?”(没有人给你生死,到哪里求涅槃呢?)

无时不是解脱之境,无处不是净土的所在,永远都在涅槃之中,长空不碍白云飞,好一个快乐无忧是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林清玄文章列表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

星云大师在南京大学讲禅

2010年11月25日下午,84岁的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世界...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问:开了悟究竟是什么境界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云...

快乐与痛苦是自心造的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苦恼的事。不管什么人,无...

出家之后的事更多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来出家,你若没有个主宰,还是会入邪...

平常心是道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人品不过关,其他都是扯谈

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

妙莲老和尚:劝人吃素菩萨道

诸位现在学佛觉悟了,假如想到过去吃肉伤的生命太多了...

如何让心不被外境所转,同时定住

问: 如何关注心不被外境所转呢?一丝一毫的心都不能动...

疾病就是良药

自从一九九一年我跌断腿骨以来,承蒙信众厚爱,经常接...

星云大师《佛教的道德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 我们昨天讲过佛教的财富...

【推荐】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

你不节俭,这个家一定要败的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为人处事要常常有一...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乐观是可以传染的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农村应该是满脸...

出家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问: 中国受儒家文化颇深,儒家孝道中不孝有三,无后...

想想浩淼宇宙还有什么好嫉妒

问:请教师父,嫉妒因何而生? 学诚法师答:嫉妒是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