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净慧法师  2018/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净慧法师答:这个问题是由于没有弄清楚数息和念佛的目的而引起的。四祖引用《观无量寿经》的话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怎么样才能使这个心就是佛呢?要在“即”字上用功夫。“即”如果是当下的,就是顿悟;“即”需要很长的过程,就是渐悟。六祖能够即心是佛,当下就明白了,所以是上根利智,顿超法门。我们一般的人,往往要在“即”字上用相当长时间的功夫,“心即是佛”一下子还即不了。你要它是佛偏不是佛,它总是凡夫。佛是“无念、无相、无住”,但我们总是有念、有相、有住。

“无念、无相、无住”什么意思呢?早上有位法师跟我说,心要像一面镜子一样,那就好了;可是它偏偏不像镜子,像录像机!因为在镜子里面,光明闪烁,森罗万象皆可显现,显现完了又不留痕迹。但是录像机呢,录了什么都有影像在里边。这就好比我们的心总在著相,干净不了,无不了,空不了。所以就要用功夫来净化此心。用功夫有各种各样的法门,就看我们适合哪个法门,在哪种环境下适合哪个法门。

比如说数息,从一数到十,中间不能有任何的东西插入其中,而且要让数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数息在静中修往往比其他的方法更有效,但如果在动中修,特别是在人事繁杂的场合修,往往不容易做到。如果是独自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当中,在那里散步经行,动里边也还是可以修。在动中,往往念佛的方法更容易把握一些。

不管是数息还是念佛,目的都是要让心能够即佛,使心能够与佛法的要求相应,这才是修行的关键。“心即是佛”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是有一个过程的,慢慢才能“即”。天台宗讲有“六即”: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究竟即。就是说要经过这六个步骤,才能够落实“心即是佛”这四个字。所以说要达到“心即是佛”,静中怎么修,动中又怎么修,没有什么一致不一致、如法不如法,只要你是在做这件事,只要你是在让心成为佛,让凡心成为佛心,怎么修都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第一,人身难得,要求究竟的解脱。...

禅修不能被「缠」住

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我倒有个隐忧,担心大家被...

佛教的规矩是否是有男尊女卑的现象

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

念佛放光明的道昂法师

念佛放光明 道昂法师,唐朝魏郡人。法师风神清沏,对佛...

【推荐】莲池大师的德业

莲池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出生的时候就...

北宋高僧宗赜法师

宗赜法师是宋朝人,宗赜法师的法脉是从禅宗一脉下来,...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问: 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

如何来对治散乱心呢

当年老子曾经预言,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人会昏迷、散...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

佛教的生命观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问: 老和尚慈悲!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拿出相...

净慧长老的生平事迹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

修行不在于找「境界」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

念佛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今大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

佛是大医王,医病亦能医业

世间人之病,多多都是自己造者。即如令严之病,乃不知...

遭遇中阴后他对佛法深信不疑

不少所谓的信佛人,其实是半信半疑、糊里糊涂在信佛,...

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和禁忌吗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

应修何种法门来发起信仰心

问: 念佛法门,南传佛教比较少用,想请问上人应修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