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佛教的真理

2012/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称之为「真理」;孔子亦认为符合天、地、人、三纲、五常的伦理,就是真理。一般来说,世人,尤其是哲学家们都把真理看作是生命所追求的目标,到底什么是真理呢?如何达到真理?究竟如何检验真理?……这些问题,不论是各宗教家、哲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基本上,佛教认为「真理」必须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本来性、超越性、可证性等条件。例如:「空」不是因为我们发现它,它才存在,它是本来存在的;「空」不能分是你的空,还是我的空,所以「空」是必然性、平等性、普遍性、永恒性的;再如生死、无常、缘生,都是必然的、普遍的。人生也唯有体证到真理的条件,才能通往生命真实的世界。

何谓佛教的真理?广义的说,如来一代教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契理契机的道理,都是真理。综合其法要,可归纳为:

一、苦聚:苦,通常是指我们受到业、妄想、烦恼的控制,而有五阴炽盛身心痛苦的感受;所谓「苦受」固然是「苦苦」,「乐受」也会「坏苦」,「不苦不乐受」也会「行苦」。总之,四大五蕴所积聚的人生就是苦聚,苦聚是人生的实相。所以,必须寻找灭苦的方法,才能超越娑婆苦海,从忧悲苦恼中得到解脱,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才能离开苦聚。

二、无常:是指世间的万象,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例如: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转化,器世间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现象,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迁流,这些都说明了世间一切都是刹那无常。虽然如此,「无常」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幸福的人生是无常,穷困的人生也是无常,唯有超越世间无常,才能获得永恒自在。

三、无我:所谓「我」,是主宰和实体的意思,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主宰的「我」,或是可依赖的「我」。因为「我」不能自由,不能自主,更没有实体。吾人要求青春永驻,希望永远幸福安乐,那里能如我所愿呢!所以佛教讲「诸法无我」,是认为宇宙万有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不能单一、独立或自我单独的存在,人生要超越「假我」的执著,才能证得「真我」的自性涅槃。

四、空性:所谓「空性」,并非指存在的东西忽然变得不存在了,而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是无自性的,没有不变不灭的实体,所以空性才是实相。佛陀说:「物质的存在如泡粒,感受如水泡,表象如阳焰,意欲行为如芭蕉,识别作用如幻化。」唯有离开错误虚幻的认知,才能证悟生灭缘起的空性。

五、业感:业,是指「行为」、「行动」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身体、语言、思想三业。「业」,无论善恶好坏,都会产生一种力量,能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而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推动行为,辗转相生,就形成了业力轮回。所谓自作自受,就是有情生死流转的动力,由此形成了惑、业、苦,不断循环,相互地纠缠。

六、因果:因果是指宇宙生灭变化的法则,《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等待缘聚合又生他果,如是相依相摄,因缘果报形成森罗万象、无穷无尽的世界。

七、缘起: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说明世间万物彼此依待而存在的法则。世间一切的事物,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八、中道:中道就是超越有无、增减、善恶、爱憎等二边的极端,如人生热烘烘的一味追求欲望享乐,或冷冰冰的舍离一切,执持苦行,都是不恰当的,应离开邪见执著,而行不偏于左右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中道」。但吾人也不能将「中道」误以为是折中之道、中庸之道。中道应以般若智慧来调和事理,融和有无;中道是以般若智慧来导正吾人的行为,趋向解脱之道。

九、般若:是指向人生正途的光明法炬;有了般若,才能照见缘起性空,洞悉事事物物的无常、无我,而能知苦灭苦。佛教所讲的一切法,凡无般若,皆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如「布施」而有般若,才能三轮体空;「持戒」而有般若,才能饶益众生;「忍辱」而有般若,才能无生法忍;「精进」而有般若,才能奋而不懈;「禅定」而有般若,才能证悟觉道。般若就是一种能透彻宇宙真相的智慧。

十、涅槃:涅槃是灭除一切痛苦的究极理想境地,是净化贪爱,舍诸执著,拔除烦恼,息灭欲念的世界,进而到一大总相的常寂光世界。当吾人透过佛法的修持,拥有般若的慧解,舍弃贪瞋痴烦恼的束缚时,当下就能获得清净自在的涅槃境界。

「厌苦求乐」,这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发展的本能。可是世间科技文明急速发展,带给社会繁荣,人民富有,却没有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明智合理或安心自在,反而使人陷入更多的困顿与惶恐,这是为什么呢?依佛教的见解,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因为人们对世界的本质有根本上的误解,所以苦痛就会像涟漪一样,一个接一个发生。

佛教的真理告诉我们:要离「苦」,才能得安乐;要知「无常」,才能有希望;要懂「无我」,才能融入大众;要明「空性」,才能真空妙有;要消「恶业」,才能美善人生;要识「因果」,才能心甘情愿;要透「缘起」,才能真相大白;要行「中道」,才能安身立命;要证「般若」,才能自由自在;要圆满「涅槃」,才能究竟人生。希望法界众生都能徜徉在真理的领域,以佛教真理作为修行的指归与方法,不断净化身心,时时轨范行为,进而达到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佛教徒进寺庙要注意的九个问题

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一定要...

一句弥陀就能成佛,为何还要讲法四十九年

问: 法师,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

观音菩萨能不能让彩票中奖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

怎样看待香火鼎盛

一直以来,人们以香火鼎盛来形容寺庙的事业发展良好,...

受持五戒,修养道德都能得到升华

皈依若干年以后,因缘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宝,...

弘一大师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既然佛法能治病,为何法师还要求医问药

最近脚部做了个小手术,做完随手发了个朋友圈,一是告...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1.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

华严字母的殊胜之处

华严字母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已成为佛教梵呗的一颗明...

轮回

什么是轮回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

念佛要怎样念才最理想

问: 请问念佛要怎样念最理想?是否要观想念佛?要如...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

为什么要皈依

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正如入党需要...

念佛如果心力不够,还需要加些净观

《莫到老来方修道》,今天我们讲第九行持门的净观门。...

人怎样才能够清除自己的欲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僻,香火一直不旺。...

《药师经》三个经名的含义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

佛什么时候说过这么多心灵鸡汤

问: 阿难曾说愿化身石桥,经历风吹雨打,只愿那所爱...

脚底养生功效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与人体各脏...

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