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怎样看待香火鼎盛

嘎玛仁波切  2014/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怎样看待香火鼎盛

一直以来,人们以“香火鼎盛”来形容寺庙的事业发展良好,认为如果一座寺庙,去的人多,点蜡烛、点香的人多,这里的佛教发展就很兴盛。这是一个误区,佛教弘法利生事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僧团的精英教育,以及带领信众闻思修佛法上,要能够将佛陀的教义广传兴盛。如果一座寺庙,没有具德法师,没有清净僧宝,没有人能讲经说法,就算摆满了香炉和烛台,也谈不上佛陀的“教育”。

供灯、供香是在为自己积德培福。之所以要供灯,是为了照亮我们心灵的黑暗世界,佛菩萨遍知一切,能力遍及六道,慈悲照视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他们不需要点灯照明,而是内心经常处于迷茫黑暗中的凡夫,需要光明。之所以要供香,是因为凡夫的自我感觉往往很好,尽管身上有很多臭毛病、臭味道,却常自以为是不觉得脏乱。佛菩萨已经够香了,需要熏香的是我们,愿我们从内心一点点散发心香,少一些臭哄哄的贪嗔痴嫉妒傲慢等情绪,多一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为什么要给佛菩萨供花?是我们希望自己人见人爱,希望自己貌美如花,健康平安。佛菩萨对人间之物,已没有任何癖好与需求。佛印大师看苏东坡是一尊佛,因为他的心中有佛,美好如花,所以外境处处皆是佛;苏东坡看佛印大师是坨屎,也与他那刻的心境有关。我们供香、供花,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的那坨屎铲除,心中念佛,熏香弥散,让原存一坨屎的心境开出花来。听起来很俗,实际上就是这样。有很多人的内心,真的比屎还臭,要想改变内心肮脏的世界,我们可以从供灯、供香、供花等供养中慢慢学习与改善。

很多时候来寺庙点灯、点香的人,基本上是来与佛菩萨讨价还价的,与佛教是不是兴盛一点关系都没有。有句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支香。” 好像佛菩萨们,会为了争香而吵闹。所以,现在人们一请香,就请一大把,在每尊佛菩萨前都点上,不让点香的地方,就把香放在桌案上,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佛菩萨们会生闷气吵起来。看看吧,我们把佛菩萨都想象成多么心胸狭窄啊,这样爱生气爱争斗的“佛菩萨”,连很多凡夫都不如,你却想得到他的保佑,这不奇怪吗?有很多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带着各种各样的自私心愿,来寺庙提升自己的贪、嗔、痴、嫉妒、傲慢、怀疑等带毒之心。所以,现在我们要将供灯、供香、供花等意义明宣给大家,让大众能以真正虔诚的正信之心做供养,累积福报、忏悔罪业、祈请佛菩萨的慈悲加持。

为什么要建庄严的大殿?很多人都认为是给佛菩萨住的,而且还会心有疑虑,佛菩萨不是住在净土吗?为什么还要住我们人间的大殿呢?其实,佛菩萨并不需要我们人间的殿堂,我们看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大地铺满黄金,到处都是金银珠宝,对他而言,我们这边的乱石、杂草和所谓的黄金珠宝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他没有分别心,而有分别心的是我们。在藏区的寺庙里,佛像永远坐在角落里,只是我们修行所依的对境,需要坐在大殿里修行净化身口意的是我们,大殿是拿来修行的。现在囯内不少寺庙的大殿,中间供养着几尊大佛,留一些垫子给信众礼拜,并不能容纳很多人修行,这与藏地的寺院是有差别的。

很多人都听说过昌列寺大法会,什么是“大法会”?不仅是去的人多,法会就大。在清净传承的法脉之下,在所有诸佛菩萨、历代传承上师的加持下,有具德上师带领,有清净的喇嘛们修法,而且僧宝聚合清净修持的时间很长,功德回向众生的机会很多,才叫大法会。比如昌列寺金刚萨埵大法会,在七天七夜里,有清净的僧人们每天不间断修法24个小时,这就是非常殊胜的大法会。这与是不是有大量信众来参加,没有什么关系。

明白了这些,就会知道善护念自己的身口意,是多么重要。当下己心,影响深远,要让境随心转,而不是心随境迁,内心的清净最为重要。如此,我们必须发自内心去改变,每天以清净、喜乐的心,净化我们的身口意,跟随具德上师精进修行;就好像每天都要洗澡、刷牙,给自己一点点静心的时间一样,去面对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让人生变得精彩而有意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海涛法师《十善恶业因果概见表》

区分 十善业 正报 余报 ...

宣化上人:对三宝不要有贡高我慢

在佛教里,在家人对出家人要恭敬,不可目空一切,瞧不...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

佛法是属于非宗教还是宗教呢

问: 尊敬的堪布,我也是一个道德弘扬者。今天见到您...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圣严法师《学佛与日常生活》

晓云法师,信定法师,诸位同学,诸位居士: 今天是我...

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

外面的世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投影

今天课的题目是相由心生。很多佛经里经常都讲相由心生...

不同思维,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双胞胎兄弟,不约而同...

蔡礼旭老师:孩子迷恋电子游戏怎么办

从小先入为主及时引导 斗闹场,绝勿近。斗闹场是指电...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前面讲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

让法宝流通起来

同修们看看这篇文章,流通经书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看到...

贡高我慢之心,易招来宿世怨家对头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

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跟弥陀感应道交

禅观是把心带回家;那么净土的人,是从家里面再重新出...

海涛法师:和平与家人相处的合约

为了让我们可以长久快乐地相聚在一起,继续不断地延展...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

放下便是

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