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净界法师  2019/1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净土宗的理观,放进来的就是永明延寿大师——宋朝永明延寿大师,他作出《四料简》,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再来解释。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永明大师他把这个修行人分成四种:第一种人是有禅无净土。

这种人都是走圣道门的,他可能修禅宗的、或者修止观的,他完全是仰仗自力了——完全凭自己的内心的智慧的观照,那么试图要冲过生死的轮回,但是这个什么问题呢?十人九蹉路!十个人当中,有九个人是失败的。为什么呢?为什么失败?

他解释他的理由说:“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这个“阴境”,就是中阴身,就是我们临命终时候的你这个业力,它会现出一种境出来,这个境往往是我们平常特别执着的:比方说男女的境、比方说财宝的境,有各式各样的所缘境。

我们在临命终的时候,只要动一个念头,就“瞥尔随他去”,就前功尽弃了。因为你在临终的时候,你没有弥陀本愿的摄受。

我们这样讲好了,一个人不仰仗佛陀的加持呀,这表示什么意思,诸位知道吗?表示说他要面对一个强大的阿赖耶识。如果我们学过唯识学,你会知道阿赖耶识的可怕。

假设今天我们完全不靠四十八愿,凭自己的本事,冲过生死轮回,这就意味着说:我们要把无量劫来生死轮回所留下的问题,你在短短的几十年来处理。就是说你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处理我们生生世世轮回所留下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十人九蹉路了。

很多人忽略了生死业力的可怕,也就是说你平常的时候,因为你平常的时候,你感觉不出业力,因为平常有些人福报大了,福报还在了。但是临命终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啊,是一种算总帐——“腊月三十算总帐”,所以临命终跟平常是不同的道理。

所以在临命终的时候,中阴身现前,十个人有九个人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念的,因为那个业力太强了,这个是有禅无净土的过失了。就是说他平常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时候,打开泠气在佛堂,他也可以用得上功;但是临终的时候——内忧外患:内心的烦躁扰动,外在业力的干扰,他这个时候就很难过关了,因为为什么?他缺乏佛陀的帮助。这是第一个,这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无禅有净土”。他没有这种止观的力量,但是他对阿弥陀佛强烈的皈依——万修万人去,还是可以成功。“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他到了净土,再来修其它的法门,也是可以。这种人对阿弥陀佛有强烈的皈依,顺从本愿,最后还是可以成功。

第三种人,应该是永明大师最为赞叹的,他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他能够在事相上顺从本愿,在道理上又能够正念真如,破妄显真,这就是一只很厉害的老虎,再加上有角——现世福慧具足,做为人师,来生快速的成佛。因为他品位增上,理观事修,上品往生,很快的能够成就佛道。

最后一种:“无禅无净土”。这个人,他也不修空观,也没有好好的念佛,当然这种人可能多分都修人天福报了。

修人天福报有个问题了:就是说有些人他就是发心——做慈善事业了,但是对人生的真理,这个道理他完全不懂,他也不想学习了,他完全活在感觉。一个人没有学习道理呀,他只有一种情况:就跟着感觉走!

因为你内心当中不是智慧就是感觉而已嘛,《楞严经》说:你要么就随顺感觉,要么就随顺于真理的判断。那你不研究教理,你的智慧就只有从你的生命经验中得来,因为你没有传承历代祖师的智慧嘛。

换句话说:你所有的生活的智慧,完全从你短短的几十年的经验而来,那你只好根据你的经验去判断,大部分都是错的。你从经典来看,我们凡夫产生的判断力,绝大部分都是错的,都颠倒了。

但是他造了善业,为什么铁床与铜柱呢?这个是约第三生。所以,假设一个人完全不学智慧、也不培养善根、也不好好的念佛,那你要注意你的第三世,你第二世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你的第三世要注意了。因为你第三生——“三世冤”嘛,福报现前的时候,因为福报会刺激烦恼,产生放逸。

所以到了第三生的时候,就很难逃避,第二世因为在福报享受当中所创造的罪业,而产生铁床、铜柱的果报。这个人没有智慧的加持之下,再万劫千生就很难再跑出来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正确认识一句佛号念到底的意义

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

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引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说: 「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为止口业,止语三年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临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

到市场买菜去

有两个禅寺,同在一个城中,相距不远。每天清晨,两个...

怎样才是对净土法门有真正的信心

问: 怎样才是对净土法门有真正的信心? 大安法师答:...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

老子论幸福

幸福是人现实中的一种生活富足状态,又是人内心的满足...

有没有享受的命?

生命时刻充满无常。我有个朋友,刚刚发布他升职的消息...

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

家庭不和谐,应该要怎么做

问: 弟子的先生外遇时常吵闹,又结交酒肉好色的朋友...

平凡决非浅陋

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

【推荐】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没有不痊愈的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宿因厚而现善浓,...

最轻松的方式还是诚实

鲁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处旁有个著名的仁和酒店,店...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

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爱护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

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在座下时,我们又应当如何用心、如何保任?凡夫心念如...

悲智等运 严土利生——惟贤法师谈「人间佛教」思想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

世界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谈佛教

1.《大方广佛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理论有惊人的相似性...

对治贪嗔痴的修法

多贪的众生不净观 ,多贪,就有贪欲。有贪财、贪色、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