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2015/1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引生贪欲的外境,若去观察其本体,不过像水泡一样没有实义,又有什么可贪的呢?

外境既然无实有,再往内观察自己的心,它也同样不存在。尽管我们生起的每个心念,看似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但若仔细去剖析,就会发现它是刹那性的,当下生、当下灭,本体犹如虚空,了不可得。既然所贪的“境”不存在,能贪的“心”也没有,那又岂能生起贪心!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贪心根本不存在,为什么我仍在贪执呢?”这确实令人非常遗憾。因为凡夫被无明所障蔽,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往往当成了真实不虚,进而不断产生执著、烦恼、痛苦……说白了,这完全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当然,明白了贪心是空性的,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还要证悟。就像一个人只是理论上懂得了怎么开车,却从来没付诸行动的话,那不叫真正会开车。

大家务必要牢记:一切法在究竟上虽然是空性,但对空性也不能执著!

在生活中,有些人对于财物,连自己都舍不得享用,布施别人就更不可能了。这种人在临死之际,其吝啬本性会对解脱产生巨大的障碍,命终后甚至会转生成饿鬼。即便再生为人,也必然恒常感受贫穷之苦,生生世世都与财富无缘。所以,我们务必要想方设法断除吝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堕落多因贪心重》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恶而上下流转不停:心若为善,便...

知足少欲即是富乐

世间的财富、名利等给人们带来的利乐,实际上非常少。...

天眼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们再看什么是天眼。天眼是修学五戒十善所感招的果报...

吃亏是一种智慧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经过漫长时...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

达照法师:人生应具备的三种境界

【人生境遇何须料,岁月无痕独自游。 寄语如今营营客...

宣化上人:有钱真好吗

今天讲一个特别的法,什么法?「钱」的法。钱为何是不...

观音圣号能解众生三毒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不为外界所干扰的沉静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沉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

感化那些没有佛缘的人

慧明对佛很虔诚,也希望自己的家人都信佛,可是却遭到...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前面讲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

让法宝流通起来

同修们看看这篇文章,流通经书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看到...

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跟弥陀感应道交

禅观是把心带回家;那么净土的人,是从家里面再重新出...

福报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当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三块...

海涛法师:和平与家人相处的合约

为了让我们可以长久快乐地相聚在一起,继续不断地延展...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