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以心境来转逆境

惟觉老和尚  2016/0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心境来转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在佛法来讲,好的就是顺境,坏的就是逆境。对于顺境和逆境,我们应该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应该要保持一个“忍” 字,保持正定。面对好的境界,如果没有正定,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就是所谓的“乐极生悲”。如果遇到逆境,仓皇失措,忧愁悲伤,也是不对的,所谓大患之后必有后福,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坏事,但不一定真正是坏事。

祸福相依 否极泰来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带了大臣上山狩猎,走了一段时间,肚子饿了,口也渴了。大臣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了很多果实,又红又大,就把果子摘下来,让国王解渴充饥。国王拿到果子,用刀一削,稍不注意,把自己的手指削掉一块,流了很多血。国王起了无明,生了烦恼,就把这位大臣痛骂一顿。

大臣受到国王的责骂,回答说:“大王啊!您受伤流血,不一定是坏事喔。”国王听了,大发雷霆,说道:“痛得要命又流了这么多血,怎么不是坏事情?你这个蠢才真是跟我作对!”国王脾气一来,就把大臣赶走了。

这时,山上来了一群野人,准备要找一个人,挖他的心去祭拜天神。这群野人看到白白胖胖的国王,就把国王抓起来献给酋长。酋长命令部下把国王的衣服脱掉,正准备要开肠破肚挖取心脏时,忽然看到国王的手正在流血,觉得很不吉祥,于是把国王放走了。

国王回到宫中,才发现大臣所说的是对的,虽然受了伤流了血,不一定是件坏事情,甚至变成了好事,救了自己一命。国王觉得很对不起大臣,就派人把大臣找了回来,问他:“我当时发脾气把你骂走,你心中恨不恨我?”大臣说:“启禀国王,我不但不恨您,而且还非常感激您。”国王问:“为什么呢?”大臣说:“如果你不把我赶走,这群野人一定会把我抓去祭拜天神啊!”

从这个公案可以了解,祸与福是不一定的。无论面对的是顺境或逆境,都要本着正念、忍耐来处理事情,那么遇到坏事也会变成好事,遇到好事则会变得更好、更完美。

能忍自安 信根具足

所谓“能忍自安”,忍能对治瞋恚,能成就一切大事。六波罗蜜其中之一就是忍辱波罗蜜,做任何事情都要忍,儒家也讲:“小不忍则乱大谋。”顺境要忍,逆境也要忍。遇到好的事情,忍下来,就不会得意忘形;遇到不好的事情,忍下来,就不会起冲突、不容易生无明与烦恼。

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但不免也会有一些波折。这些波折现前了,是过去生的业障,必须要忍耐。把这一关忍过去了,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假使对佛法没有信心,认为:“唉呀!我学佛这么久,天天礼拜佛菩萨、天天诵经持咒,不但没有感应,没有增加一点福报,还是一身的病。”马上就对佛法起了怀疑,这样就退失了菩提心。

佛法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五根之一。假使信心生了根,在顺境当中,不会起骄傲,不会懈怠、放逸;在逆境当中,知道是磨链自己、考验自己的机会,不生退悔,菩提心就生根了,将来就会开花结果。

觉察觉照 超凡入圣

一般人的心很粗,起了烦恼不知道反省、检讨、调伏,反而无明愈来愈重。例如,“别人对我不好,我一定要想办法报复!”始终耿耿于怀,这就是心粗;反之,“别人对我虽然不好,可是对我的修行很有帮助。他指责我,是在关心我、磨链我,他是我的善知识,我非常感谢。”这样子观照、觉照,就是心细。

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觉察、觉照,检讨、反省,照破烦恼。功夫熟练了,无论在顺境或逆境当中,烦恼来了,自然而然就把它照破了;假使平时不用功,不用返照的功夫,遇到顺境或逆境,六根攀缘六尘,就会造作恶业。

佛的心是细中之细,菩萨的心是粗中带细,众生的心是粗中之粗。假使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观照,保持觉性,就能解脱烦恼,超凡入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脑海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应减轻往昔的业障

问: 为什么脑海里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有时候对佛也...

慈舟法师:死心念佛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

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

正念让我们真正地活着

三十年前,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那时,洗碗可不是件惬...

【推荐】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在楞严经里,有一段讨论二种颠倒妄见。什么是二种颠倒...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

冬季12种暖身食材

天气开始变冷,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寒症,所以我们要多吃...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都应恭敬出家人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

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会替他背业障

问: 请问法师,念经后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替...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

我们在吃什么?你知道这背后的秘密吗

一位朋友给我发来关于一分食品附加剂的文章。令人毛骨...

宏海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

证严法师与弟子的对答

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最漂亮...

好人不提当年好

明朝崇祯年间,常熟进士蒋畹仙,偶然寄住在昆山同榜登...

净土行人勿定往生时间

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 那个...

磨练自己内心的光明

修佛的人,我们磨练自己内心的光明,不是和别人斗的,...

为我们当下的生命创造价值

我们人不可能永远都在,那最后我们要归到何处?自己给...

疗心的药方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 温柔半两、道理三分、 信行...

食用含有动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问: 当今社会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数很多,其中有...

父爱如山

有一个名为父爱如山,影响你的爱的心理测试:一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