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016/03/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仔细思考的问题,而在古人看来,与至亲交往,理应记住《礼记·表记》中的这三点: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不失足于人,慎重举止

“不失足于人”的意思是,在人前应该注意自己的举止仪态,一抬手一投足要有分寸。

“大处难处看能力,小处细处看修养。”无论是在家庭中亦或是在挚友前,每个人的思想状态都是最放松的,也就是在最为自然状态下显露的行为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

为人父母者,在生活中应起到的是榜样作用,孩子在成长中会潜移默化学习父母或长辈的言谈举止,正是在生活中的细微行为给予下一代的是不可估计的影响,这往往比有声教育来得重要来得深远。

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绪

“不失色于人”指的是,喜怒克制于心,不常外露于颜。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因此也就养成了对待至亲时存在着放肆性。有些时候,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到家中进行宣泄,所以总是喜形于色,将自己的情绪与脸色不加节制地丢给了家人与知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能理解,必须去包容,却往往忽略了情绪承受者的心情。

孔子说孝敬亲长最难的是做到“色难”,“色难”难在何处?难在虽有一颗恭敬的心,却难有一个谦和的态度。如今的我们,虽无法做到事事和颜悦色的恭敬之态,但在对待至亲与知己时,懂得控制情绪,不失色于人,才是真正的为人雅量。

不失口于人,先思后语

“不失口于人”,讲的是说话谈吐应考虑听者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先思后言。

在古人看来,人生有四件事是一去不回的:出口之言、发出之箭、过去之时、忽略之机。而其中,出口之言是居于首位的。

当人处于压力下,往往忘记了怎么好好说话。也就造成了,在情绪的宣泄过程中对亲近的人使用嘲讽、歪曲、夸大、贬低、晦暗等等的语言。最后我们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却对听话者带来了烦恼与不适。如果对方再对伤害进行反击,家庭的冲突就会愈演愈烈。良好的对话氛围就毁在了一时的口不择言上。

与最亲近的人相处好

人与人的关系,越是亲近,越容易肆无忌惮,越容易发脾气,容易任性与冲动,也就在不经意间造成了互相的伤害,然而,可悲的是,有时我们总是想着去花大力气,大心思去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类人际关系,却往往忽略了去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教育孩子切勿伤害微毫物命

又是一季天蓝草绿时,孩子顽皮的天性又将导致数不清的...

一天是一生时光的缩影

一辈子到底是多长?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还是一百...

以平和心态过好每一天

人,大都在欢欢喜喜、哭哭闹闹中度过自己平凡的一生。...

【推荐】勿做人生遗憾事

遗憾的事是恨错难以补救,后悔不已也。如一句话令人难...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

富足生活极具诱惑力,但财富等同于幸福吗

近几个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尤...

人最大的障碍从哪里来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你知道障碍是哪里来...

回报不一定在付出后立即出现

一个旅行者,在一条大河旁看到了一个婆婆,正在为渡水...

自慰是一种必须治疗的病症

自慰在十八世纪以来被看作一种可怕的恶习。 1760年,瑞...

佛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

以下引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作为学人发愿的目标。阅后...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

其形虽寐,但闻性不昏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

静波法师: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应该说在佛光寺举办的第三届佛教常...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

略举地藏菩萨十大利益

你想过吗: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时候,包括你现...

生命中的偶遇

今天分享的话题是:生命中的偶遇。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

大安法师:净土同修如何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问: 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

风湿病,痛风病人的食疗法

风湿病、痛风来说的话,怎么来治疗呢?只要找出原因来...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圣严法师《佛教与心灵环保》

《增一阿含经》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可...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