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2017/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在他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处世五法则是引导众人以心之力抵御外界纷扰,重拾中庸、淡然之境。

欲修身,先养心

自古以来,圣人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真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王阳明也不例外,因而他说出了“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的深刻道理,他在《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一文中写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正是心力于人的强大作用。

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欲静心,先戒躁

修身养性的最高之境,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的:“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欲去焦,先宽心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这句的意思是: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欲心旷,先求简

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所说的“顺其自然”相仿,但相对于老庄的无为之态,王阳明推崇的是“无为之下的有为”,即以退为进大道至简的本真心态。

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欲简泊,先意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取自《传习录》 王阳明)

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这是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当我们想尽一切方法武装外在的自己时,却往往忽略了御敌最强大的武器其实就藏在每个人的胸膛里。心越简单,世界越简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人生聚散总是缘

因缘实在是宇宙人生最奇妙的真理!世间万事,成也因缘...

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

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

鞋匠变国王

有位国王每天听取大臣们报告政务,处理各项国事,忙碌...

人生最值得的七笑

人生是什么 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瓦; 奋...

【推荐】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

他用一生荣辱告诉我们什么是自在人生

假如你此时正处于人生上升期,你应该读读苏轼,因为失...

达照法师:有福报的生命

经常听到人说:压力很重,得抑郁症的人很多。为什么会...

千万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的梦想是好的梦想,...

婚外情、一夜情的九大害处

古谚:饱暖思淫欲。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中国圣贤文化却...

修学楞严咒有十妙

(一)妙清净:至心持咒,身口意三业就能清净,诚意诵...

为何名为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过去修什么法门,现在得名为观世音呢?具有...

如何走出自卑的阴影

网友:法师,我很缺乏自信,如何才能提高呢? 学诚法师...

不管做什么,都要想到三宝在加持自己

曾经有个年轻人,因为家中烧火做饭的原故,所以天天要...

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重的人相处

问: 自身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很重的人相处? 慧律...

如何理解「鬼怕恶人」

我们出家人没有特殊因缘,也不会去招惹,人一说你就去...

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

问: 以佛教的观点看,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

证严法师:清静心创造清洁净土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这么说:人生有二种形态永远形影相随...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

夫妻之间如何相处(佛经节录)

节录《善生经》(中阿含) 丈夫对待妻子的五个要点: 一...

外让一步,心进一步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为合...

国王携妻舍身为奴

过去有一位国王名萨和檀,即施一切义,只要他人有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