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希求涅槃之乐

2016/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希求涅槃之乐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有位梵志,名为生漏,来到佛所,向世尊作礼问讯之后,在一旁坐下。

生漏梵志请问世尊:“世尊!刹帝利种姓的人,现在心中有何欲求,身口意的造作为何,热衷于学习哪方面的技能,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婆罗门种姓的人,心中有什么欲求,身口意的造作为何,热衷于学习什么技能,最终目的是什么?国王的心里有何欲求,身口意的造作为何,热衷学习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标?盗贼有何欲求,身口意的造作为何,热衷于学习哪方面的技能,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再者,身为女子现在有什么欲求,身口意的造作为何,热衷学习什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世尊告诉梵志:“刹帝利种姓的人,常好与人斗讼,热衷于学习各项技能,喜欢勤作事务,为了达到目标,绝不停歇。”

梵志问:“婆罗门心中有何欲求呢?”世尊回答:“婆罗门爱好咒术,喜欢处于居家、闲静之处,心中渴望能够投生到梵天。”

梵志又问:“国王有何所求呢?”世尊回答:“国王有统御国家的欲望,希望能打赢战争,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财宝。”

“盗贼的心中有何所求呢?”世尊回答:“盗贼一心只想偷盗窃取,满怀奸诈邪恶,并且希望所有作为别人都不知道。”

“身为女子又有何欲求呢?”世尊回答:“女子心心念念于男子,贪着家财珍宝,心中系著于男女之事,凡事想要随心所欲。”

梵志听了世尊的开示后,赞叹地说道:“真是奇特啊!世尊,您完全并如实地了知众生的欲念差别。请问今日出家的比丘,心当中有何所求呢?”

世尊回答:“比丘希望具足清净的戒德,经常思惟得至涅槃正道之法,专注修习苦、集、灭、道四圣谛法门,希望证得生死自在的涅槃境界,这就是比丘的希求。”

梵志对世尊说:“是的!世尊!比丘勤修正道之心坚定不移,希望达到离生死之苦而究竟安稳的涅槃之乐,道理确实是如此。世尊!我从您的开示中获益良多,犹如盲者恢复视力,聋者得闻音声,在黑暗中的人重见光明,今日世尊的开示也是如此。因为国事繁多,先行向世尊告辞了。”

世尊回答:“正是时候。”当时,生漏梵志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绕佛三匝,退而离去。生漏梵志闻佛所说,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重品第三十七(八)》

省思:

世间人迷失于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终日为物所役,欲求不满;因此于生死苦海中轮转不息,不得出离。达磨祖师云:“智者悟真,理将俗反。”有智慧的人了达佛法真理,知道世间人所求皆与道相违,所以能够反其道而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经云:“善知老病死,愁染法过患,希求彼寂灭,名真圣寻求,此损减众苦,速证于涅槃。”修行学佛之人,应当对善法生起坚定希求之心,精进行道,定能断除烦恼,达到究竟安稳的涅槃之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

众生都当过我们的母亲

虚空遍布的地方都充满众生,每一众生相续当中都充满业...

在无常的谤赞中解脱

在一切对境中,心都要保持平静。即使有人赞叹,也没有...

传喜法师:把外在的物质变成心灵的财富

不能说我们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环境了,我的心就懈...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

人生无常 时间的真相

从前,有位幻术师非常精通幻术,他有一位朋友是出家师...

济群法师:轮回的六种苦

《亲友书》中,将轮回苦总结为六点。 其一,为无有决...

大象的故事

古时印度,有一只大象,年轻时非常强壮,打起仗来,神...

学会付出,便会拥有幸福

一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蒸120个馒头,100个用来出售,...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

老祖父的碗

有一位大企业家,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开创了一片天地,...

求地藏菩萨满愿的方法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问:念观音菩萨,大悲咒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可以往...

为何作恶多端,却仍能安享天年

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

观世音菩萨的伟大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如此被我们尊敬,是有其原因的。这是...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 2、人生...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

五种夫妻类型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

顺丰快递老总王卫:佛教让我找到了精神寄托

以下为王卫亲笔的最新撰文: 之前谈了不少关于创新、变...

在高科技社会,为什么佛教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和平和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课题。 所谓和...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