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大安法师  2019/0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激之扬之,俾欣俾厌。胜心既发,净业斯成。——《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段一方面指出了阿弥陀佛的悲心,同时也揭示了净土法门这种方便教法的依据。  “激”就是激励,“扬”就是鼓扬,激励、鼓扬在生死里面轮转的凡夫,让他们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

这种“欣厌”就是净土法门的“愿”,是“信、愿、行”中“愿”的核心内容啊!

这个“愿”怎么发得起来呢?这是一桩很难的事情。难在什么地方呢?

这里揭示一个原因——“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

“诸众生”就是指二十五有的众生,当然也包括我们人道的众生,无量劫以来,都是沉迷的状态。“沉迷自性”,我们本觉的佛性昏迷了,“沉”是修饰语,就是迷到了极点。

就好像在酣睡中,一个梦接一个梦,梦里面你扮演了一个角色,就高度认同自己是那个角色,而忘了躺在床上的自己了。所以在这个沉迷的过程当中,众生就“甘受轮回”,在三界里面不断地轮回。

这个“甘”就很麻烦了,心甘情愿,认为就是这个样子。他不知道轮回是虚妄的业心所变现的境界,而认为是真实的,在这里受苦受难,以为这就是应该的。

他甚至在妄心变现的境界中还在寻找一种乐趣、幸福,在这里待久了还不愿出去。就好像关到牢里面,已经失去了自由,但关久了,还觉得很好。把他释放出来,给他自由,他还不要,他害怕。他很乐意关在里面!

这就很麻烦,麻烦就麻烦在这个“甘受轮回”,没有出离之心。

所以“旷劫至今”哪,就是旷劫以来,一直到今天这一期的轮回中,没有这样地反省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形式是不是我们应该有的?他没有这种内省能力,他不明白这个真相。

没有这种内省、不了解真相,当然他就不会振奋起来——想要离开这个地方。这就是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在轮回里面的基本相状。

法藏菩萨(阿弥陀佛因地)观察我们这些轮回的、沉迷的众生已经很清楚了,就要找一种度我们这种根机的方法,于是就施设了净土法门。

为什么我们甘受轮回?就是还不了解我们在轮回的生命状态的苦难、无常。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明白这个事情?法藏菩萨就要建立一个真实的、快乐的、本来的、清净的世界,来跟我们这个世间产生一种对比。

用那个世界没有众苦、纯一快乐的极乐状态,来跟我们这个世间种种的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产生一种比较。

这就必须要施设一个参照,没有参照我们是不会醒过来的啊!于是就开出“折摄二门”。

“折”就是折伏,要跟我们讲述这个娑婆世界的种种残缺、不如意、灾难、无常——就是五恶、五痛、五烧,来折伏我们这颗沉迷的心。

那“折”了之后,我们就会想:哎,这个世界是不好玩啊,是很苦啊。生出了苦的感觉,也许就会反省:我为什么会这么苦?这个苦能不能解脱?

当众生有一念想要解脱的心的时候,摄受法门就派上用场了。你想离开这地方?好,我有一个好的地方给你安立。所以折伏用一种威的力量,摄受用一种慈悲的力量,这两者要同时来施设。

光有“折”没有“摄”的话是不行的。如果只是调动了他的厌离心,他觉得好苦好苦,但没有给他一个安立的地方,一个安心的方法,他可能就要跳楼去了。所以一定要有个“摄”。

这样,通过“折摄二门”就能够激励出众生的厌离之心,透过极乐世界这个参照系的建立,扬起他的欣慕之心。这就有了“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愿心。

这种愿心是要靠这个法门、靠弥陀愿力来把它激活的。这样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就是“胜心”——殊胜的解脱心。

这样就从轮回的、五欲六尘的泥坑里,绽放了一朵莲华,绽放到虚空里面来了。

这就超越凡夫的心。原来我们的心是名利的心、欲望的心、瞋恨的心、愚痴的心,现在忽然生起了求往生净土的心、出轮回的心、得解脱的心、成佛的心、度众生的心。这样的心一旦发出来之后,它的力量很大。

这种心也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但由于我们的无明,被严严密密地遮盖在潜意识里面了。

透过 “折摄二门”的施设,欣厌心发出来之后,就“若决江河,沛然莫御”,要赶紧把这个愿心落实在持名念佛的行持当中,这样你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就可以成就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切忌用「临终十念」赌往生

有人说,《观经》讲临终十声就都能往生,那我现在就可...

枉受轮回之苦,难道不悲哀吗

文钞原文: 迨至众生机尽,如来应息,而大悲利生,终无...

念佛往生一法,对初发心菩萨来说非常重要

尘劫声闻者,有于大通佛世发心,皆因退大,尘点劫来,...

修习净土的人常犯两个毛病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

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为什么我们要打佛七? 因为要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

【推荐】阿弥陀佛的回馈远超念佛人的付出

在这个世风日下的减劫世间,人和人之间很难说信任二字...

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推荐】极乐世界的17种依报庄严

作为净土法门的修行人,经常会被问到,极乐世界好在哪...

若布施者反感,义工是否造业

问: 对于一些公众,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学佛精进不起来怎么办

问: 学佛精进不起来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答: 噶当派...

真有极乐世界吗?没有见过无法相信怎么办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

奉行七诫远离诸恶

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

俱?罗尊者问生死

学佛,就是要学得可以清楚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推荐】舍不得儿女,误了她一生的大事

一、肝癌病苦,拼命念佛,水肿消掉 另外一位病人。昨天...

真理战胜邪恶

有一回,佛陀在拘?弥弘法,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买...

惜福,你就会有福气

人要惜福,珍惜食物,你就会有福气。糟蹋食物就是暴殄...

8种心理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