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何谓十二因缘

宏海法师  2018/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又一个佛门常见的概念,叫做十二因缘。可能我们在读诵经典的时候呢,常会见到这个名词,但是呢,也可能不知所云,到底是什么意思。有时候你看,这个佛弟子都会去举行一个放生仪轨,在放生仪轨里面就会讲到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就是讲的十二种因缘。因缘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这里可以把它理解为,叫做前后关联的意思,有一个因的种子,那么有一个缘的助力,那么就会引发出后面的,再一个新一轮的因缘出现,所以说,所谓的十二因缘呢,其实就是正好讲了,人的三世轮回的步骤,今天把这个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十二因缘呢,过去世有两,未来世呢有两,这辈子呢有八,这就叫前后的三世因果。那么过去世是指什么呢?就是前世第一个因缘就是无明,由于我们每个人一念的无明烦恼,当然有的人又会要问了,说那无明从哪里来呢?这个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是这个问题呢,需要我们有俢证的功夫,明白了以后,这个问题就了然了,为什么呢?要了解无明是怎么来的,它的难度,打个比喻跟什么一样,就是跟我们昨晚上睡着了做梦,但是呢,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滑落到这个睡眠的状态,什么时候就滑入到梦境中,今天早上醒来也是绝不可忆,不知道的,但是我们只知道,醒来以后就知道说,哦,原来那是一个梦,不小心梦到里边了,这就叫一念无明。

我们现在的人生,就是在这一念的梦中,启动了一个相续的链锁。所以我们常说过去世的一念无明,会引发什么呢,叫做行,这是第二因缘。行是什么,就是行为造作。在佛法里面叫做造作,造下了一些有意的做出来的事,可以这么理解吧,通俗的。那么这个造作呢,就表示你有了具体的行为,由过去世一念无明烦恼,有了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呢,就会导致着我们储藏了些能量。在转到后一世的时候,前后投胎转世的时候呢,一定会去带着这种烙印。所以说第三个,行会引发什么呢,识。识是怎么出现的呢?就是我们人在前一世死了以后,转世到后一世的时候呢,投胎转世的那一刹那,把自己的神识,投入到父精母血结合的那个胚胎的时候,就叫做识。

识会引发什么呢,名色,名色就是我们形成胚胎的那块软肉。名字的名,色法的色,就是有了这个物质的初出现了。名色会引发什么呢,六入。就是我们在娘肚子里面的时候呢,会六根出现了知觉。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慢慢地开始就发育,成形了。六入成形了以后呢,六入会引发什么,触。就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刹那。因为身体呢,从妈妈的肚子里面出来跟外界接触,这会儿就有了什么啊,有了感受了。所以触能够引发什么呢?引发受,感受,到底这个感受,是冷的还是热的,舒服的还是痛苦的,领纳这个境界了。一个生命就开始成长了,这叫做受。受,慢慢地有了感受了,那么你感受强烈的,特别愿意感受的,这就有了贪爱了。

所以呢,受会引发爱。那为了得到自己所爱的物也罢,人也罢。那你一定还会去追求,追求就叫做取。就是会引发一个取的行为状态,这又是一个因缘。由于你为了取,得到追求的时候呢,你会,还会造种种的,不管是善业恶业,总归都会造业嘛,你一定会心里有想法,嘴上要说话,身体去力行,等等这些。这就叫做什么呢,为了取而又有了业了,叫做有。由这个取去引发有,爱取有,由于有了这个业,这一世的行为,一辈子都会还继续积攒成一个力量,那么带着这一世的力量,又去下辈子投胎转世。

下一辈子继续还会生,还会老,死,这十二个步骤,恰恰就讲了我们人的什么呀,十二个轮回,因缘中的十二个轮回步骤。所以我们一般把它称之为说,无明缘行,引发的意思,缘就是,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生生世世在这种无量无边的时间空间里边,我们打转,就称之为轮回,这叫做十二因缘。

所以从中大家发现了,为什么佛陀来讲法,所有的教法,一切的法门,修行,对治我们的贪欲呀,分别呀,造业呀等等这些,所有的关键,关口在哪里下手呢,就在爱、取、有,正在生命这一世的进行中,我们生起了贪爱,一定会去什么呀,追求。那么还会造下很多的恶业,在这个关口,所有的法门就是让我们的爱、取、有停下来。所以大家都看了,不管是念佛也罢,观想也罢,修禅也罢等等,就是让我们这个爱、取、有的心,把它歇下来,看到世间的真相,截断轮回的这个纠缠,所以我们十二因缘这个修行的观照呢,其实在佛法里面,能够成就的就是叫做缘觉。

缘觉也是一种圣人,就是一个解脱者。他呢,又叫做辟支佛。如果我们凡夫呢,都是随着这十二种因缘去轮回,流转,但是缘觉怎么解脱的呢?他就是反观这十二因缘,逆流,发现原来人生是这样子流转的,那我就不依着它流转了。特别是在爱、取、有的阶段,把它从中截断,那么就等于截断轮回、出世,称之为圣者。在此呢,希望大家早日能够,被动地在这十二因缘的流转中呢,我们能够截断爱、取、有的这个关口,得到什么,生命超越和解脱。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拜佛姿势图解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

蕅益大师为何劝人夜礼观音

【原文】 灵峰之劝人夜礼观音,不可死执,便谓定须夜礼...

文珠法师《改善自己的命运》

我们皈三宝,坚定信仰,尽形寿修学佛法,一定可以改善...

经书读得越多越好,还是越深越好

问: 师父,是经书读得越多越好呢?还是读得越深越好呢...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 而...

谁是真佛?谁是真菩萨

经常有很多人问我:师父你能否告诉我们,谁是真佛?谁...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

五念门

五念门是《往生论》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一礼拜门, 身...

各宗要略:天台宗

一、学统 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悟一心三观。南...

空与有

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缘起论...

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内魔不生,外魔不起

智者大师上天台山时,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

如何判断妄想是善是恶

问: 请问法师,既然我们都是妄想妄念,我怎么知道哪...

对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们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经到了,在新年开始,为了...

圣严法师《放松身心的妙方》

有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

心态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从通达空、无住入手,烦恼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学...

求生净土者,亦需发菩提心

佛教中常说的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念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提到都摄六根,净念...

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祸害没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说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

逆境现前是否也要违心接受

问: 逆境现前,比如下岗,是否也要违心接受? 济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