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在「心念未起之时」用功

学诚法师  2016/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心念未起之时」用功

人的行为不是由因果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念决定的。因果是一种规律,造了什么样的因就会感什么样的果,但不是绝对的,中间还需要许许多多的缘。不能套用因果来解释我们的一切行为,恰恰相反,要用因果去指导我们的行为,这才是积极的、正确的。

一切祸福都是自招的,佛菩萨不会惩罚,也不会赐福。三宝就好比一块肥沃的田地,是殊胜的外缘,种下什么种子,就得到什么收成,全在自己的心念与行为,佛菩萨给不了我们自身因果之外的福祸。

修行的关键是要在“心念未起之时”用功,平常多听闻、思维,心中常思佛法,这样,对境时才有可能提得起来。如果平时心中全是妄念,境界来临时怎么有力量去转心呢?就跟一个学生一样,听了课后,平时要去复习、练习,熟练了,考试时才有好成绩。

念头的改善,不能寄希望于某一天遇到某个因缘、听到某句话就能“顿悟”,彻底解决问题,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闻思熏习,刻意训练自己的心念,才能真正做到。修行没有神奇的秘诀,就是坚持。

把握自己当下的心念和行为,让当下这一刻积累的是正面的、朝向解脱的、清净的力量,才有助于打破这个积蕴的恶性循环,而不是徒劳的追究过往、执著对方的行为,因为他人也是被自己的烦恼业力控制。有一个人先去解锁,才能把双方都救出来,而这个解锁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善良是我们的心念,内心的出发点,它决定了我们行为的性质。然后,通过我们的行为,来完成种种善业。事情能否办成功,善业是否能够圆满,取决于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修行要福慧双修,让善良有智慧的辅助,智慧以善良为根本。

回归自己的心念,而不是时时分别计较外在的对错。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心念和行为,都在构成、影响自己的“命运”,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每个人的性格、知见、习气等,带有过去业力的烙印,譬如以前喜欢布施的人今生也会喜欢布施,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人的心念就是当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才可以改变命运。修行就是要改变恶的习气,增长善的习气,用愿力来扭转业力。

串习已久的习气,即使清醒的认识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立即就改变的,也需要长久的练习才能扭转。要找到自己真正追寻的方向,对自己所走的路有强大的信心,把注重外在变为注重自己的心念。

因果的本质,都是自己心念的造作,业果的成熟也是成熟于自身相续,而非成熟于外境。成佛后已经彻证我空、法空,解脱一切烦恼障、业障,不同于凡夫造业感果。善因,就是当下一念与佛法相应的心:调伏烦恼的心,反观自省的心,希求进步的心,忆念佛法的心。在这样的心念指导下,去造作相应的行为。首先要学习佛法。

人心的贪嗔痴多了,世界上的痛苦就多了。修行佛法,熄灭自己内心的贪嗔痴,并帮助更多人净化内心烦恼,让这个世界更加和平与美好。

烦恼就是魔。当下这一刻,既是果也是因,如果仅仅把它当做一个苦果来接受,就会倍加艰难;反之,把它看做一个种因的机会,当下就是出路。改变心念,不要继续串习负面的东西,要靠发愿来给自己动力。

要直接化解嫉妒心并不容易。在其他方面多努力,平时多熏习佛法,发广大心、树立宗旨,多修习“观功念恩”,培养起欣赏他人、谦虚好学的习惯。从大的方面入手,从好的方面入手。内心有了宽广的余地,心念才有办法转弯。

恨一个人,折磨的是自己;放下仇恨,解脱的也是自己。因缘迁变,你恨的那个境界已经远去,只是这把火一直留在心头,灼烧着自己的心。心念与因缘,都如流动的河流,不要执著于它的“实在”,放下这个执念,把自己从烦恼的笼中释放。

随时随地观察此时、此刻的心念,直面自己的烦恼,用佛法去观照、对治,就是道场、就是修行。不要用妄想、成见、言辞把自己包装起来,把自己的烦恼掩饰起来,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那样就不是直心了。

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把它从贪嗔痴修改为慈悲、智慧,这样我们自己会越来越清净、快乐、无畏,也能有更大的心量和能力去帮助更多人。

放下是一种超越,彻底解决内心的问题,而不是被动无奈的逃避或表面上的不在意。不修行,人就很难认清自己的心念、烦恼,更谈不上控制;修行,就是要让自己能够慢慢控制自己的心。所以,“放下”不是想放就放的,要有足够的慧力才能够做到。

种一颗种子在地里,精心护理,也要时日慢慢长大,都是有时节因缘的,命运也是如此。改命的关键是改业,业的核心是我们的心念。要改习气、改知见、改心念,让念念都是善净的种子,不仅命运的改善可期,当下也能远离焦虑、烦恼。

我们决定不了别人的心念和行为,只有决定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别人的烦恼,不应成为决定自己怎么做的理由。慈悲融化嗔恨、智慧斩断烦恼、精进战胜怯弱。人生的本质就是心识、心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你内心有德,求什么就有什么

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

心灵的品级,决定人的一生

古往今来,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

心灵健康才是真正养生

现代人普遍重视养生、保健,而且遍地宣传健身养心的方...

把每一句经文消归到身心世界

我以前在读《楞严经》的时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读得很...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

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一个人从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欲望,为了实现这些欲望,他...

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

控制住散乱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问: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济群法师答: 为什么有些...

达照法师《悟道路上的十种歧途》

修行路上的歧途,大致而言有十种是我们很容易误会的,...

大器晚成

姜子牙是商朝末年人,他的始祖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幸灾乐祸近于祸

国人中某些人的特点是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别人的痛...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

素食者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宏海法师:清明节放生开示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 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