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只有精神财富才可以真正依赖

2016/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只有精神财富才可以真正依赖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学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着要放下对世间一切名利和物质财富的追求,这样才能六根清净地去修行。我认为那些是学佛修行的障碍,和学佛是对立的,所以不应该去追求。

学习法义后,我明白了学佛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舍弃财富,不能追求财富。佛法说的放下,是要放下对财富的贪著之心。对于我这样刚开始修学佛法,还没有具备坚固正见和强大定力的人来说,金钱的诱惑非常大,可能会引发无始以来强大的贪嗔痴力量,难以抵挡。

而一旦放任自己的欲望去贪著财富,如果得不到,就会心生嗔恨,为之痛苦。如果采用取非法手段,即使求得财富,终将要承担严重的后果。但如果符合法律与戒律的双重规范,用正当的手段去谋取财富,并且没有贪著之心,这和佛教修行并不是对立的。学佛不是不可以追求财富,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心。

同时我也知道了,人生际遇遵循着三世因果的规律,包括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也有着它的因缘因果之道。其中的因,既包括往昔种下的业力,也包括今生付出的努力以及各种客观因素。

回头想想,生活中的确有些人出生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愁吃穿,而有些人却要为生计终日奔波、忙碌,甚至露宿街头,吃不饱、穿不暖。出生在富裕环境的人,也是他们往昔种下的善因使然,并非命运的刻意垂青。这样的差异,也让我更加相信因果和轮回的力量。了解这样的规律后,就不再抱怨自己的命运,觉得生活环境不如别人。

回想自己和财富的关系,我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一生勤劳工作的工人,家庭条件虽不富裕,但也可以吃好穿暖。这一切都然要感谢父母,是他们辛苦劳动了大半辈子,才让我拥有这样的成长环境。而父母这一代人,由于过去生活条件不如现在优越,家庭兄弟姐妹也较多,年轻时生活比较艰苦。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父母仍习惯非常勤俭节约地过日子。所以我也从小养成比较节俭的习惯,很少任意挥霍,甚至对自己有些“抠门”。父母存钱,我也跟着存钱。因为担心生活中的各种无常变故,存钱以备不时之需,以为这样可以给自己安全感。

而最近我会想,假如存折里的数字多上很多个零,也就是说我拥有了很多钱,自己会不会快乐?没有经过思考,答案马上就从脑海中跳出:我不会。即使拥有了很多的财富,我仍然会很迷茫,也不知道怎样使用这些钱财才可以让自己快乐。存折上积累的只是一串数字,并不会使自己快乐。

我又想,假如真的存折上一分钱也没有了,我会不会就活不下去了,不快乐了?答案也是否定的。幸福和快乐不在于外在物质,而在于自己有着一颗怎么样的心。如果拥有快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再去努力创造财富、收获果实。

就像法师在《佛教怎么看世界》里说的:“幸福人生关键的是心灵健康,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才是财富。”没有良好的心态和身体,是无法真正拥有财富的。

而拥有了财富后,也应该学会合理地分配使用,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有耗尽的一天;一味积蓄财富,财富也未必真正属于我,终有失去的一天。而用净财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财富才会真正属于自己。布施,可以说是在自己的内心播下了一颗善的种子,也为当下人生和未来解脱积累了资粮。

过去觉得人应当先追求物质财富,在物质上感到满足的情况下,再去追求精神财富。可是对物质的需求和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这些外在的东西也不是永恒的。

通过学习,我明白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应该追求精神财富。只有精神财富才是真正可以依赖的,是植根于内心,不会被外界干扰的。而佛法是最高的精神财富。在往后的人生中,我会把修学佛法当做人生的首要“储蓄”,用心耕作自己的福田,培养善念,提升生命品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布施世财、法财,使自己和更多人受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人生无常,别等发达才来行善

有一位人称陈姨,看到别人学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学学。...

诸苦根源,皆在于贪

佛说,人生诸苦的根源,皆在于人的贪心。 《佛遗教经》...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

本分的钱都受不住,意外的财能守住吗

人人都讲发财,所以炒股,发财来得快嘛。可也别忘了赔...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港版「林平之」撇百亿家财过清苦佛门生活

何宝生 还记得在港版《笑傲江湖》里饰林平之的何宝生...

财富的来路不如法,就会自食其果

如果财富的来路不如法,就会自食其果。每年有一些权威...

「钱」字的含义

中国人写这个钱(錢)字,繁体字,一个金,那边是两个...

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

问: 法师,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但是身体一直病病...

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

谈到修行,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

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没有看到真相

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

不可妄自尊大而轻视古德,又不可甘心暴弃而不为豪杰

【原文】 本朝尊宿①,自洪武②至今,殆不多见。无论唐...

佛法的力量不会消失掉,它会不断引导你

为什么佛陀敢施设方便?往下看就知道了,佛陀他非常有...

受戒就是与佛接轨

我们很多人想过幸福生活,想我发财啊,我成功啊,以为...

只剩一具尸首,你还想她吗

一个人的一口气没有断,很像一个样子。等到无常鬼一到...

欲报父母恩,应当一心念佛,代父母忏悔业障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学。然已大半辈子过了,无...

力行孝悌仁义 唤醒心中的本善

整个文化的精神,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孔孟之道,仁...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

心量有多大,获得的能量就有多大

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的讽刺与...

传喜法师:放生结善缘

放生是我们这次法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意思就是放长线钓...

心善,在即生中也能感得很多果报

唐捐必需用品时,是蔑他人之所需,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