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没有看到真相

净界法师  2015/08/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没有看到真相

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忍辱,忍辱在本论当中说:“于苦无动”。我们菩萨很容易去布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有财富的困难,我们给他财物;他有精神上的障碍,我们开导他,让他内心感到安稳。我们菩萨也很容易持戒,因为我们不想到三恶道,所以我们尽量避免造杀盗淫妄的罪业。

但是,菩萨修习忍辱比较困难,当遇到个人身心病痛的刺激,或者人事的障碍,就很可能退失菩提心,放弃菩萨道。其实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就是没有看到这当中的真相。如果一个人有智慧,他在修六度的时候,这个“忍辱”是很容昜的!

为什么六度一定要透过智慧的观照来化解?不是说我勉强,我已经很生气了,我说我不生气,那你是骗人。你要透过智慧的观照,了解到生命的真相,你觉得没有必要生气。

我们要知道,其实人跟人之间的接触,很少有机会是他主动想要伤害你,大部分是无意间的。就是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活在他的妄想当中,他根本不知道他在伤害你,问题在这个地方,这很严重!如果我们不能通达这个生命的真相,你自己在那边生闷气,你自己障碍自己。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本位,每一个人都活在他心中的妄想所捏造的世界,事实上如此,所以我们会用自己的立场要求别人。其实他心中有他的妄想,我们有我们的妄想,如此而已。

一般的声闻人成就禅定以后,或者初禅,或者二禅,乃至于四禅,他就不愿意来到欲界了,他生到色界,或者无色界去。在色界、无色界里面,他的色身,那个四大是精妙的四大,所以他这个老病死的障碍特别的轻微。菩萨观察我空、法空以后,他发了菩提心来到人世间,他不往生到色界、无色界,他继续来到欲界,这个时候,要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但是他内心不退转,他有这种忍力。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这种经验,你曾经度化你的家人、眷属、信徒,你花很多的精神体力,给他作很多的规划,但是几年过后,你看他烦恼依旧,障碍依旧,有时候我们就会放弃了。

菩萨花了很多精神体力来教化有情众生,花了很多精神体力来摄受他、教化他,让他慢慢慢慢地成长。但是众生并没有接受菩萨的教化,还是一样生起邪恶的行为。这个时候,一般人就想:这样的教化实在是白白浪费体力,就放弃了,但是菩萨不能放弃对众生的摄受。

生命的重点在过程,他曾经在佛法当中栽培善根,这个善根是不会失掉的,我们不要用结果来论断成败。

菩萨不要被那些成败的结果的风吹来吹去,所以你应该安住自己的意乐,你做你该做的事就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经精华摘要

华严经 ☆ 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 离菩提心。一切...

【推荐】善忍者绝非懦夫,乃是豪杰丈夫

世人以为,忍耐等同怯懦,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将违逆...

孙俪:信仰让我更尊重生命

信仰让我更尊重生命 孙俪短短的发型利落又俏皮,简单...

达真堪布:想开了就是完美

做任何事情,都要具足很多因缘才能得到结果,差不多就...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我们是时候该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个譬喻说,他说有一个做生意的人,...

宣化上人:世间智慧与出世间智慧

般若是梵语,译成中文就是智慧。智慧又分为世间智和出...

在生命的尽头,这些东西还有用吗

地球,根本无法满足人类所有的欲望。中国人口众多,如...

应以何种心态对待毁谤自己的人

问: 修行人应以何种心态对待毁谤自己的人? 索达吉堪...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念《阿弥陀经》,等于到极乐世界走了一遍

我们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安排的目的,...

漫谈日常修行

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被责骂也是一种幸福

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非常的纯净,也非常的虔诚,...

品德修养好坏的六个等级

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分为下面六个等级:...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我...

有一个明心见性的善知识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们听古德说: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实这句话我...

阿那律陀尊者为什么叫做无贫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

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净心才能...

不要小看这五分钟、十分钟,三年下去就不得了

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出一个观念,它说初学者修学...

冒死求法心不悔

佛陀涅槃百年后,当时的印度由强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所...

圣严法师《大悲咒与大悲忏的修行入门》

经忏,种类繁多,以观音为主的《大悲忏》仅是其中之一...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