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天人虽有暂时的快乐,但最终也要感受下堕之苦

索达吉堪布  2016/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天人虽有暂时的快乐,但最终也要感受下堕之苦

《前行》的“轮回过患”中,已分别宣说了六道的痛苦。昨天讲的是最后一个——天人之苦,其中引用了龙猛菩萨的教证,说明天人虽有暂时的快乐,但最终也要感受下堕之苦。

记得《杂譬喻经》中就有一则天人沦为旁生的公案:一次,佛陀与诸弟子外出乞食。途中道边有一头老母猪,带着一群小猪崽,共卧在充满秽物的脏坑里。佛陀见后不禁微笑,然后齿间放光,光绕佛三匝后,融入佛的胸间。阿难见佛陀突然微笑,忙上前请问其意。

佛陀告诉阿难及诸比丘: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个富翁,膝下无子,只有一女,此女生得庄严秀丽,且聪颖明慧,父母甚为疼爱。她长大后,不像世间的女人,只耽著吃喝玩乐、感情地位,而是一直观察生活的本相,沉思轮回之事。后来她向父母提出一个问题:“一切驶水流,世间苦乐事,本从何处出?何时当休息?”意思是,世间万法如水流般瞬间即逝、无常变迁,那痛苦和快乐最初从什么地方产生?最后什么时候才能止息?父母听了这样的偈语,很佩服女儿的聪明才智,但对她的问题,却无法回答。

由于疑问没有解决,此女整天闷闷不乐,愁眉不展。父母见女儿如此忧愁,便为她广设供养,请来各地的婆罗门及智者长老,并盛满一盘七宝,宣布谁能回答就送给他。

当时有个人长相端正,却少有智慧,但因贪得那些珠宝,就不顾一切地说:“我能回答。”此女于是重说偈言:“一切驶水流,世间苦乐事,本从何处出?何时当休息?”那人根本不了解此偈含义,就胡乱说道:“一切都是空无所有的。”此女依之思维,当下即得无所有定,便说:“这位真是大师,让我受益匪浅!”后来,她命终后生于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四十劫中一直住于这种禅定,天福享尽之后,下堕投生为这头老母猪。

当时也是她福报不够,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假如有明师指点,当下即可证道,获得解脱。然而,虽然她修习禅定,却缺乏智慧,禅定的果报终了以后,还是堕入了恶趣。

可见,遇到善知识真的特别重要。否则,只是遇到一位普通智者,给你讲些世间的空性及禅修方法,即使当时感觉不错,以为这是真正的解脱道,但结果仍会变成旁生之因,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通过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明白:若想获得解脱,一定要听闻空性、证达空性。现在有些法师给别人讲法时,要么只讲《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内容,要么只宣扬简单的人天福报,让人多放生、吃素、拜佛、念经,对空性法门却只字不提,这样的话,不可能令众生超离三界轮回。甚至还有人修持世间的瑜伽、禅定,虽说这可暂时止息一些分别念,但能不能让你永远从轮回中得到解脱呢?特别困难。因为你即使转生天界,终究还是在流转。马鸣菩萨在《佛所行赞》中也说:“生死五道轮,犹众星旋转,诸天亦迁变,人中岂得常?”意即五道 众生的生死轮回,犹如群星在虚空中旋转,就算是福报再大的天人也会堕落,那么人间众生岂能长存?

所以,对包括天界在内的轮回,我们应从内心中生起出离心。世间上有些宗教引导人们往生天界,认为天界是最高的境界。尽管暂时这样发愿也未尝不可,但不能把它当成究竟的解脱。如今许多人只提倡十善,这不过是在修人天乘,即使你来世转生欲界天、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终究也还是要下堕。就像山上滚落的大石头,最后必定会落到地上,中间不可能停下来的。同样,只要你是凡夫人,烦恼障、所知障没以空性的智慧火烧毁,那么一旦因缘具足,就像种子在水土、阳光等滋润下会发芽一样,业力种子被我执、烦恼之水灌溉后,也会自然生长,让我们在轮回中不断流转,永不得超离。

因此,道友要时时刻刻希求解脱。而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先生起出离心,放下对轮回的贪执和向往,发誓今生舍弃“头盖”以后,再也不来世间了。就好像一个人掉在不净粪坑里,出来后再也不愿意进去一样,我们对轮回也要有这种厌离心。

当然,这方面的最好典范,即是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他对轮回中的名声、财产、富贵,从未产生过一刹那的羡慕。如果我们也能有这样的智慧,解脱就有希望了。不然,很多人学习佛法只是一种形象,行为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如此不可能斩断轮回的根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陀的出家是为了什么

佛陀出家前是一位王子,在宫廷享受着锦衣玉食、不知人...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不过是灵魂随业流转而不断生生...

【推荐】追求外在的物质,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当初我学佛的一个因缘就是,觉得这个人没意思,特别是...

大安法师:犯戒后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要下三恶道

问: 众生在没有皈依前,由于迷了心性,犯了杀、盗、...

错失良机的吴引之

民国时,苏州有位吴引之先生,是清朝的探花,探花是科...

贻误今生净土机缘,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们知道这娑婆世界的剧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对头碰面,...

义在大孝的盂兰盆经

在西晋初期,中国佛教到了七月半一定要诵念的《盂兰盆...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众缘和合的现相。网络也被诸多有...

各种果蔬的营养功效

椰子 营养功效: 椰子汁液多,营养丰富,可解渴去暑、...

明一法师:吃亏勋章莫忽视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因为吃亏而烦恼不断的情况...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

原文: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

世俗的欲乐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

脑海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应减轻往昔的业障

问: 为什么脑海里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有时候对佛也...

圣严法师《怎么样才算是佛教徒呢》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徒?我经常有机会与各界人士相...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

常吃五类食物易伤大脑

一。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伤害挫折

问: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重大挫折?忘记别人对自己...

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是「借」来的吗

蕅益大师他在念佛的时候讲三资粮信、愿、行。 他说我们...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