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明一法师:吃亏勋章莫忽视

明一法师  2011/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因为吃亏而烦恼不断的情况尤其常见。这样的烦恼还会产生一些连带的效果,比如怨恨自己的命运,怨恨社会的不公,怨恨自己的能力太差,怨恨自己没有靠山,怨恨……嫉妒心因此而起,不但给自己增加很多的烦恼,还给生活环境造成很坏的后果。

因为产生这样的烦恼之后,我们常常会感觉自己很缈小,命运不好。这些问题的连带效应是对自己生活环境失去信心,增加自己对外界追逐的问题,产生想改变外界的念头,影响身边的人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的看法,是一个杀伤力很强的烦恼。

因为这个烦恼不但目前存在难以解决,而且还容易形成成见或者偏见而影响自己的将来,乃至连带影响身边人的观点。所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然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自己对外界追逐而产生的问题,只要把自己向外追逐的心收回来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能做到这样的人有几个呢?我们总是说放下就轻松了,可是能有几人遇事就能放下呢?就算是学了佛的人,遇到自己吃了亏,一样常常会在自己的面前抱怨不停,何况很多没有学佛的人。事实上,我自己在回答很多信众的问题中,这样的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

遇到人与自己抱怨的时候,只能告诉他要放下,告诉他不要向外追逐。根器好的人,也许就会放下点,或者是认命点。绝大部分的人是嘴巴放下,或者是强迫自己忘记这事,或者是强迫自己认命,或者是强迫自己回避这件事情,或者因权威而强迫放下,或者……很难真正放下自己吃亏了这样的看法(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看法而已)。

问的人多了,自己也就认真地观察过这种事情的前因后果,试图在吃亏的前因后果上去为大家做个解释。但是,发现吃亏这样的事情往往是陪伴着上当而产生的,前因后果大家都会很快地看清楚。但是,对于一些难以看清楚的前因后果问题,要想让人家放下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自己一直在查找这些难以看到的前因后果。发现很多是因为爱缠或者是怨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些吃亏的上当是因为自己的爱缠或者是怨恨付出的。这样的付出尽管不是自愿的,但是有其他的责任、义务等等原因。所以,这样的吃亏还真的不好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前许多学佛的人常常告诫大家吃亏是福,但是没有把吃亏的前因后果弄明白,只能囫囵吞枣地强迫自己放下。自己遇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别人肯定自己的能力过程,就像被授予了勋章一样,吃亏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因为,亏不是哪个人都有能力吃得起的。如果你对于某件大家都认为是吃亏的事被你做了,眼前好像你是失去了一些利益。但是,你换个角度去想,有几个人能吃得起这个亏?你能在这样的吃亏面前无动于衷,那么说明你有能力吃这个亏,这是证明你能力的一个勋章啊。

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个吃亏的勋章。只要我们自己不要把眼前利益看得太大,我们就能吃得起这个亏,就能拿到这个证明你能力的勋章。我们可能一时接受不了吃亏就是福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从炫耀我们的能力去吃亏。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证据啊!

如果能够因此而消除眼前的烦恼,就会消除因这个烦恼而带来的连锁效应,那么这个亏真的没有白吃。反过来,如果我们这个亏吃了还带了这些连锁效应的烦恼,那么这个亏就吃大了。因为我们不光是眼前吃亏了,还把我们自己的智慧给蒙蔽了,这样的亏可千万吃不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

吃些亏还要带三分呆

出家要吃些亏,又要带三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从何...

意淫的果报

我也想谈谈自己以前看A片的痛苦以及放纵自己淫欲的思...

遭受痛苦,都是过去的恶因

我们现在所遭受的痛苦,都是过去世中种下的恶因,结的...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间的因果报应,跟人的善恶业力是直接关联的,如影随...

21种口业与形成的灾祸对应因果

1、说脏话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爱说刺激的话的人容...

济群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造...

黎军支证果偿宿业

舍卫城中,有位婆罗门的妻子产下一名男婴,不但容貌丑...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用小聪明赚钱,等于贱卖自己的福报

许多人对钱看不透。有的人拼命赚钱,却只能够养活自己...

越施越富,这已经是佛门的常识了

一部大藏经中,到处阐明着因果律,不仅在三界六道中都...

《地藏经》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是什么意思

问: 《地藏经》里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

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

欲望极大财乏时,是未布施供三宝

欲望极大财乏时,是未布施供三宝,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净土法门

问: 现在密宗很兴盛,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

济群法师:心中无形的警察

基本的道德信条其实很简单,如佛教的五戒、八戒,是具...

老妇人清净无染的爱

佛陀时代,有一位气质很好、但衣着褴褛的老妇人来到一...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和「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有冲突吗

问: 《佛说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