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欲望极大财乏时,是未布施供三宝

索达吉堪布  2016/1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欲望极大财乏时,是未布施供三宝

欲望极大财乏时,是未布施供三宝,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精进作供施。

世间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财富不多,但欲望特别大;有些人欲望不大,但财富特别多;有些人欲望和财富都很大;有些人既没有欲望也没有财富。此偈着重讲第一种人。

有些人欲望极大,尤其贪著财产,可以说欲壑难填,比如去百货商场,对所有东西都产生贪心,但在财富方面却很匮乏。这是什么原因呢?既不是社会不公,也不是父母不平,而是往昔自己没有下施可怜众生,上供上师三宝的恶业利刃已经轮转到了自己头上。

如今了知原因后,为了自己将来的生生世世,都成为具福报、少欲望的人,一定要精勤上供下施。否则,没有这样的发愿和福德,心里想富裕、快乐,也是不可能的。《毗奈耶经》中云:“若人不作福,常受于苦报,若能修福者,今世后世乐。”意谓:人若不修福报,今生来世都会感受痛苦;若修福,今生来世都很安乐。所以,大家皆应精勤上供下施,否则很有可能永远变成特别可怜的人,即使在其他方面有一点点功德,在财富方面也很欠缺。

《佛说贫穷老公经》(此经很短,方便时希望大家能看一看)中讲:有一位活了两百岁的老人,特别贫穷。为什么他寿命很长,而缺乏财富呢?这是因为,他前一辈子缘一位前来化缘的修行人(弥勒前世),造下了善恶业故。也就是说,在六天六夜当中折磨,不给修行人吃,差点饿死;后来将之放走,强盗准备杀修行人吃肉时,又救了修行人的命。因为前世吝啬的缘故,今生贫穷;因为前世救命的缘故,今生长寿。

虽然有些因果肉眼看不见,但肉眼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我们好好想一想就会了知:在这个世界上,肉眼看不见的东西非常多,但不能因为肉眼看不见就否认、排斥,否则很多真理都会被抹杀。因此大家都要相信因果,因为无论是自身还是他身,这都是堪验的。我看到身边很多人,有人在无勤当中,智慧就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财富也滚滚而来。而有人无论怎么勤作,智慧和财富都不如他人。所以不得不相信因果,这对自他今生来世都有好处。

这里讲,应精进供施。因为人生很短暂,手中的财富悉皆无常。若在自己拥有权利和各方面的机缘时,没有将之用于正途则极为可惜。当然,也不能出离心特别强,所有东西全部上供下施,自己都无法生存。我觉得这也没有必要,至少要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但也不能欲望难以满足,或者特别吝啬。自己所拥有的财富,每年都应上供下施一部分。即或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工资,也应以十元钱买香、花供佛,以十元钱布施可怜众生。当然,除了实物以外,还应观想;除了自己做之外,还要随喜。但也不能以观想和随喜为借口,而助长吝啬之心。若有福报,则应多供施;若没有福报,也要结上善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福报带得走,财富带不走

现在很多人都在拼命地赚钱,拼命地追求利益,经历了那...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

即使没有钱,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一个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没有财富,也能作福,修到福...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福报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生,应该怎样对待人生。 一个人如果...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何为结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

莫问前程不求回报,这是最好的

什么叫佛,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国3000年,就把陀...

至诚供养得生天道

佛陀时代,王舍城的频婆娑罗王好乐佛法,并因听闻佛陀...

利益众生的方法

学习大乘佛法,修学的目标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然众生...

如何成为最富有的人

提到富有,我们首先联想到世间的很多很多财富,比如家...

学佛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在开水中浮沉,人在社会中沉浮...

有福报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

福报确实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

星云大师《永不退休》

人生在世生活,不管服务公职,或是私人企业,都有退休...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

敲木鱼

年轻的父亲严厉地责打孩子,惊动了正在屋里念经的祖母...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

对异性的贪心会危害来世今生

复次女垢身,无酬不可得, 今生逐尘劳,彼世遭狱难。 ...

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红枣最突出的特点...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

离开阿弥陀佛,难靠自力了生死

多生多劫我们负债负了众生的命债、情债、这个钱债,这...

众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