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有福报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

索达吉堪布  2017/0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福报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

福报确实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有福报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做许多善事,而没有福报的人费尽力气却连一件善事也无法成办。《因缘品》中对此也有比较:“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讲得非常清楚:福德非常奇妙,它的果报极其善妙,没有像福德那样能令众生获得解脱的,因此希求解脱的人应当积累福德……而福德浅薄的人很难度化,即使给他们宣说再多的佛法也没用,这些人的前途只有堕入三恶趣,就像沙子里榨不出油一样,福德浅薄者不可能拥有安乐。此外,《毗奈耶经》中说:“福应常修造,无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现受当安乐。”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应当经常造福德,如果没有福德,就会遭受各种苦厄,若能修造福德,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快乐。

总而言之,道友们要想尽办法来积累福德。在一切积累福德中,最殊胜的方便法就是供养三宝。唐代的法照大师在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对他说:“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佛经中说:“一切世间诸安乐,皆由供养三宝生,故当恒勤供三宝。”《地藏十轮经》中也说: “三界中安乐,皆由三宝生,故求安乐人,常供养三宝。”如果能精勤供养三宝,广积福德,不但能获得今生来世的安乐,而且能远离诸魔的境界,很快成就无上菩提,如《华严经》中说:“若彼常于三宝中,恭敬供养无疲厌,则能超出四魔境,速成无上佛菩提。”所以供养三宝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但关键是要长期去行持,即使供一盏灯、一杯水、一支香,也要在有生之年长期坚持,不能今天高兴了就供养,过两天不高兴了就不供养。现在有些人行持善法只是图新鲜,等新鲜感一过去,就舍弃原来的行为,另换一种新的行为,这种人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捡起新的丢了旧的。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大家应该持之以恒地行持善法。

本来,没有一个众生不希求今生来世的幸福安乐、受用圆满,而幸福安乐、受用圆满必须通过上供下施才能获得。如《入中论》中云:“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 意为:世间众生都在寻求安乐,如果没有资具,则安乐也不可能有,当知一切资具都是从布施的福德出生的,因此佛陀首先为众生宣说了布施的法语。]。”可是有的人甚至连一把青稞也不供施,却奢望获得一切所想的东西,这种贪心将毁灭一切希求,结果一无所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无常无实的财富,为何不取其精华

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 岂非曾以一口食,获...

宣化上人:供佛的十种供养

这供养呢,以前讲过很多,现在把它再讲多一点。这供养...

只要肯布施,就会有好的果报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贫穷...

【推荐】惟觉老和尚《如何追求真富贵》

一 世间上的富贵、幸福与快乐是假的, 好像花儿一样,...

用意幻来供养

佛在经中讲了很多种积累资粮的方法,其中最殊胜、最方...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杂宝藏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久远世以前,古印度波罗...

怎样让生命活得像个生命

在我眼里,生命,是人生的眼珠。 在我心里,生命,是...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

爱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梦事空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

夫妻间的纷争该如何解决

网友:师父,我老公特别不理解我,怎么办?什么事,只...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人长期受唯物论教育的影响,缺乏信...

姻缘

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姑娘,起码到了生死相许的份上了,...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

还有明天

话说有一天阎罗王召开地狱的干部会议,商讨如何才能让...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

后妈的故事

有一个富商,妻子过世之后,他又娶了一个女人。前妻留...

合掌与养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礼节,也是一种修养与和平的含...

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就在等那一刹那顿悟

以法身是以心体绝待离缘故;心的体性,这个是真实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天,法慧大师和两位弟子在经堂里诵经之后,稍事休息...

不肯出门的戒嗔

戒嗔还不是和尚的时候,也是生活在山里,那还是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