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2019/07/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何为结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遭世人讥嫌,因此禁止外出。

安居一般在夏季举行,也有于十月十六日至次年元月十五日举行者,称为结冬安居。安居的地点不一定,小屋、树下、山窟、聚落等处皆可,不过,不可在危险、没有救护的地方安居。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因此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是自我沈潜的修行。今之一般佛学院的生活便是夏安居、冬安居。

佛陀作有系统的说法,大都在夏安居的时候,因为在夏天约九十日期间的雨季,不便到外面去乞化度生,所以就集合各方弟子于一处,讲述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后来大乘经典的结集,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时所说的言教。

安居又称禁足,安居的僧众严禁出入道场,因为安居期间,亦是草木、虫类繁殖最盛时,恐外出时易误伤害生灵,而招引世讥。

安居期间,严禁外出,但若半途欲离开,必须请假得到僧伽允许方可离去;若有违规者,即得恶作之罪,称为“破安居”(或破夏),将失去接受安居施物分配之资格。

安居主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自我潜心的修行。

安居结束时,应作自恣、解界、结界、受功德衣等四事。于安居圆满后,大众反省安居中的行为,若有罪时则自宣己罪,相互忏悔,称为“自恣”;此日称为“自恣日”,此时大众人人身心清净,甚至有人因此证悟,佛陀感到欣悦欢喜,故又称“佛欢喜日”。佛陀曾指导目犍连于此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僧众,以此功德救拔其母堕落饿鬼道之苦,此即为盂兰盆法会的由来。

安居结束时,应解除安居期间禁止外出于结界范围之规定,此为“解界”。又安居圆满后,比丘、比丘尼等增加夏腊一岁;夏腊为出家人定长幼次序之规定。

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结夏安居法会,能有机会能够供养他们衣食,来保证僧众正常学习、修法,是功德主们累积福德的大好机会,更何况佛经中说,即使是在平时供僧布施的功德主也有五种功德:

(一)名闻四远,众人叹誉。

(二)若至众中,不怀惭愧,亦无所畏。

(三)受众人敬仰,见者欢悦。

(四)命终之后,或生天上,为天所敬;或生人中,为人尊贵。

(五)智慧远出众人之上,现身漏尽,不经后世。

《增壹阿含经》中又说,功德主将来受生三十三天时,有五种事情比诸天人还要殊胜:

(一)颜貌豪贵,威神光明。

(二)所欲自在,无事不果(所有愿望都是实现的)。

(三)若檀越施主生人中者,值富贵家。

(四)饶财多宝。

(五)言从语用(众生都喜欢听你的话,顺从你的意志)。

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赞僧功德经》中曾云:即使只是在一群具有善心的僧人中施一掬水,所获得的福德比汪洋还要广大;就算能尽数所有的微尘,但供养布施三宝的功德,则是根本无法穷尽的。若能在这段期间随喜供养清净修行的僧人,是极为殊胜的善行。信徒布施道粮,供养有道、有学的出家人,让他们没有物资的缺乏,而能积极弘法利生,将佛法遍布世间,居士于此因缘供僧,可谓护法护教的菩萨行。   加上僧众这段时间特别努力精进,喜舍供僧不但能为自己累积广大的福德资粮,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也能为后世成佛解脱植下善妙的种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宋仁宗皇帝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

持诵佩戴楞严咒,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

找出家人的过失,对自己伤害最大

一个僧团中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出家人也是凡夫,...

布施的功德

释尊在祗园精舍向僧众讲述布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发生...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

达照法师的出家因缘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家? 我告诉他:为求佛道,了脱...

佛的九大象征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

鼓是民间常见的打击乐器。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形状和称...

大悲咒的由来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

如何供养出家人

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

利他的心就是最好的善心

当今社会中,有很多善良的人在用自己的善行使我们的社...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怎样对待现代人的离婚问题

问: 现代人的婚姻很脆弱,离婚率很高,对小孩的负面影...

惟贤长老《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

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

诱惑与陷阱--上亿身家的老板是怎样沦落为民工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刚入行经商时,和一个老板有业务往来,...

佛说做梦的五种原因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学禅——林青霞

我有幸见到圣严法师,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佛法、不谙规...

念佛消业障出家获新生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

唤醒自己的27句人生格言

1、有些事情,可以改变,我们就要尽力把它们往好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