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2019/04/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取吉祥卧安然示寂。而大师去后,其思想与事迹,仍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中国佛教界,一直至今。

说起弘一大师,大家都知道在他出家之前,家境优渥,才华横溢,旅日留学,学成归来更娶得日籍妻子,可谓是处处如意的人生赢家。因此当他出家之后,引起当时社会各界的轰动。

弘一大师为何出家?说起来这却和一段禅修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恰逢弘一大师圆寂76周年,本期“名人与禅修”,禅风君为大家带来的是弘一大师与禅修的故事。

虎跑闭关,人生转折

1916年11月,时值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假期。杭州西湖边的大慈山下立定了两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在友人的介绍下,他们走进了虎跑寺。

这两人,正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师李叔同,以及校工闻玉。他们来到虎跑寺,不为了进香求取什么,而是为了在这里开始一次为期17天的闭关。

那时的虎跑寺,人迹罕至,静谧非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两人选择了这里作为闭关的地方。

而正是这一次的闭关,让李叔同性情大变。甚至结束了闭关回到学校后,渐渐成为了纯素主义者。两年后,李叔同终于在他闭关的虎跑寺出家,从此以弘一大师之名为人所知。

那么,在这次闭关里,李叔同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放下一切,毅然出家呢?这还得从他闭关之前说起。

友人相约,筹备闭关

李叔同在学校有一位同事名为夏丏尊,与他非常要好。1916年夏天,夏丏尊阅读一份来自日本的杂志时发现了一篇关于断食疗法的介绍文章,便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将这一发现告诉了李叔同。

李叔同本就患有神经衰弱、手足麻木等病症,对于这一疗法深感兴趣。于是与夏丏尊相约,找个机会一起去闭关。

夏丏尊当时说完之后就没再过多在意,但一向认真的李叔同却开始了解断食的具体操作方法,并着手筹备择地断食的事宜。

作为一代大才子,李叔同不仅在美术音乐等方面卓有建树,更精通金石镌刻,加入了西泠印社。因此,当他想要找个地方闭关断食时,便找西泠印社的叶为铭打听地方。

叶为铭听罢便为他介绍了虎跑寺,并托虎跑寺的护法居士丁辅之介绍李叔同前去虎跑寺。于是一切准备就绪。

闭关断食,禅修调心

很快到了11月学校放假。李叔同在上海有家眷,往常到了这些假期,他必然是返回上海与家眷见面。夏丏尊并不知道李叔同着手准备闭关的事,以为这个假期也会如以往一般。

正是在这个假期,李叔同带着校工闻玉来到虎跑寺,住在方丈楼下屋里开始闭关。入关之后,李叔同将一切与外界应酬接洽的事务委托给闻玉,让闻玉在他闭关结束后转达。

闭关断食,并不是一入关便即不吃饭。李叔同的断食,是循序渐进的。从最开始将食量减到平时的三分之二开始,慢慢减少食量,直到“不食人间烟火”,几天后又逐渐恢复饮食,总共经历了三个时段。

在这期间,李叔同每天都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了期间的身心感受。杜绝了应酬事务之后,李叔同每天的空余时间颇多。这闭关期间里,他主要做的便是三件事:打坐、写字、刻印。

断食静坐,身心轻安

刚开始减少食量时,李叔同时常感觉到“腹中如火焚”,后来身体逐渐适应,于是感到“精神稳定,腹中舒泰”。等到他完全断食时,已不觉饥苦。随后连续七天,只喝虎跑冷泉,不再进食。

在这几天里,李叔同“静坐以待寂灭,习字以观性灵”,随着饮食断绝,而静坐定力提升,他感到“思丝虑缕,脉脉可见。文思渐起,不能自己”、甚至“精神界一片灵明,思潮澎湃不已”。

这样独特的体验,是李叔同前所未有的。而伴随着思想的清晰灵明,他开始感受到身心的调适愉悦。晚上日落而息,睡得特别踏实,一夜无梦,轻快无比。

此时,断食禅修带来的法喜充盈其心,李叔同已经不把治病当做自己的首要关注点,而在这样的体验中,他也在“静坐时,耳根灵明,大地间无不是众生嗷嗷不息之声”的体验中,长养了无限慈悲。

当他逐渐恢复饭食时,寻常的粗茶淡饭,在内心定静澄澈时显得奇香无比。结束闭关后,这段独特的体验让他深深记在了心里。

皈依学佛,茹素读经

回到学校之后,夏丏尊才得知李叔同闭关的事,不免大感惊异。夏丏尊观察到,李叔同的身体确实比以前要好。据他回忆,那时李叔同尚未完全茹素,但胃口比以前好了很多。

很快到了新年年假,李叔同又一次到虎跑寺去。这一次,他便在虎跑寺受了皈依,成了正式的佛弟子。

夏丏尊观察到,李叔同从这时开始在家中供佛像,持念珠,读佛经,并开始断荤腥,茹素食。以往李叔同会阅读宋明理学和道教的书籍。自皈依后,宋明理学还会看,但道教的书籍,便已疏远。

那时李叔同实际上颇为享受这样的居士生活,因此也时常到虎跑寺挂单。后来出于种种原因,李叔同多次想要辞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务,终因夏丏尊挽留而留下。

但在夏丏尊眼里,却只觉得李叔同因信仰而苦了自己。因此便放出狠话来:“这样做居士终究不彻底,不如索性做了和尚吧。”不曾想,正是这一句话,促成了李叔同最终的出家。

最开始夏丏尊对此颇为懊恼自责。在他那时看来,学佛出家是一件苦事。他认为自己将友人劝上了一条苦路。不过随着弘一大师的言传身教,夏丏尊终于改观,理解了弘一大师在出家生活中的乐处。

禅意生活,依律而住

弘一大师为人敬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重视律学。当时弘一大师有感于晚清以降佛教界戒律松弛的乱象,故而特别弘修戒律,并以身作则严持律仪。

他对于戒律的持守有多严格呢?他的学生丰子恺曾委托他书写佛号,寄了宣纸给他。他书写完毕,宣纸有多,便特意写信询问多余宣纸如何处理。

有次通信之时,丰子恺随信附上了回信的邮票。邮资有多,弘一大师便也悉数找回。后来丰子恺再有委托,便会注明:纸张邮票等有多余的,都送给法师。

弘一大师对于戒律的持守,严格到这种程度,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是自找麻烦,过得很苦。但实际上弘一大师自有其乐处。

《八大人觉经》中提到:“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实际上正是弘一大师能在戒律中得自在的根本原理。

禅意的生活,并不在形式,最为关键的是“少欲无为”四字。早在弘一大师出家前那次闭关中,他就在断食禅修里体验到了这样的法喜,因此严守戒律,在少欲的生活中得乐,也就顺理成章。

禅风君认为,弘一大师出家前的这次断食禅修,实在来说不仅是一个疗病的经历,或者生活的体验,更是一个禅意生活的开端。

从那时起,他的文艺因为有了禅的智慧,仿佛有了灵魂;他出家后看似苦行的生活,也因为禅的滋润,而自得“孔颜乐处”。

对于禅意的生活,一次闭关禅修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又有几个人能像弘一大师那样,开始了,便一直走下去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出家人穿着衲衣有多种功德

衲衣,就是用世人丢弃在粪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坏破碎的衣...

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

如何看待「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记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

均提沙弥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出家是为了什么

问: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应何去何从? 证严法师...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

拜地藏像忏悔,获菩萨现身加持

这《地藏经》,古来因读诵、受持、供养、礼拜而获得实...

人命在呼吸间

佛在世时,有一位频沙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有位很好...

须菩提观空息病缘

过去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时,有五百位大比丘随佛一同住...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贵贱和美丑

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圣严法师《人生的愿望》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

印顺法师:念佛法门三特征

念佛(称念阿弥陀佛)法门,有三种特征:一、他增上,二...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不气歌

不气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气,气急败坏家风气。为了...

不发心成佛我们怎报父母恩

一切菩萨都是发了心的、正走在成佛路上的人;已经达成...

摩邓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阿难持钵行乞...

一切烦恼都在五蕴中累积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